朕趙瀚

017【禮教森嚴】(1/2)

    鉛山費氏,原有三支主宗:橫林費氏、範塢費氏、費墩費氏。

    宣德年間,橫林費氏因商而興,在涉足官場之前,已把生意做到浙江、福建。

    眾人過湖口縣,在九江逗留兩日,便穿鄱陽湖而入信河,一路坐船來到鉛山縣河口鎮。

    別看江西近代經濟落後,古代卻被譽為八省通衢,有俗語雲:“買不盡的漢口,裝不完的河口”。

    河口鎮,就是鉛山費氏的地盤,祖輩憑此商業大鎮而崛起!

    此地,向東可達浙江,東南可至福建。若返回鄱陽湖,南達廣東,西至湖廣,北接長江。各路皆多河湖,又有官道相連,貿易繁榮到令人咋舌。

    路過河口鎮時,趙瀚直接看傻了,他萬萬想象不到,一個“偏僻小鎮”竟能發到如此程度。

    景德鎮的瓷器、茶葉,若想賣到福建,必然經過河口鎮。若想快速賣去浙江,也可以走信河,再沿官道直抵金華,河口鎮同樣是必經之地。

    明代瓷器遠銷歐洲,僅以景德鎮瓷器而論,至少有一半以上,是經河口鎮運往沿海港口。

    難怪費氏如此牛逼,難怪費映環出手大方,已經霸占了寶地兩百年啊。

    在小鎮到橫林費氏祖宅之間,鋪設有青石板大道,遙遙聳立著一串牌坊:狀元坊、探花坊、進士坊、大學士坊、尚書坊……

    小船緩緩駛過河口鎮,繼續沿著信河而上,魏劍雄解釋說:“公子家在鵝湖山下,已從橫林主宗分出去多年。”

    說得更直白一些,費映環所在的宗支,雖然無法染指河口鎮,卻控製了從江西到浙江,路程最近的商業水道!

    信河,清代改稱信江,趙瀚還真沒來過。

    一路飽覽水鄉景色,不多時便來到鵝湖鎮。此鎮雖不如河口鎮興盛,卻也屬於商業大鎮,無數景德鎮的茶葉、瓷器,從這裏向東運去浙江各地。

    鵝湖鎮上的商鋪,大半都是費映環家的。

    鵝湖鎮周邊的土地,也有小半是費映環家的。

    “大少爺回來啦!大少爺回來啦!”

    在費映環踏出船艙的瞬間,就有碼頭工人認出來,隨即扯著嗓子開始大吼。

    接著,叫喊聲此起彼伏,一直從碼頭傳到街道。

    很快有幾個小年輕,朝著鵝湖山的方向狂奔,你追我趕猶如賽跑一般。誰先跑到費家報信,誰就能獲得更多賞錢,這種好事怎能落於人後。hTtPs://m.ggdown8.org

    “大少爺!”

    “大少爺!”

    一路走過,沿途所遇之人,皆停下來報以問候。

    費映環昂首挺胸,始終麵帶微笑,仿佛大明星在檢閱粉絲。

    在趙瀚的心目中,費公子此刻形象大變,完美化身為……地主家的傻兒子。

    仔細觀察這些老百姓,趙瀚發現他們的精神麵貌都不錯,顯然小日子暫時還過得下去。

    出了小鎮,便是田地阡陌。

    許多農民正在田間勞作,秋糧的禾苗鬱鬱蔥蔥,看來今年又會迎來大豐收。

    若是隻看表麵,似乎此地已經全民邁入小康社會!

    行走片刻,一群人急匆匆趕來。

    兩個輿夫奔至費映環麵前,放下滑竿恭敬道:“大少爺請上轎。”

    費映環也不多言,習以為常的坐上去。

    “起轎,撐傘!”又有一個中年家奴大喊,卻是伴隨費映環長大的書童,如今已在費家擔任中層管事。

    輿夫抬著滑竿前進,有健仆撐起太陽傘,避免費大少爺被曬著了。

    滑竿前方有家奴開道,防止意外跑出人畜,一不小心衝撞到大少爺。

    滑竿之後跟著三個童子,都是費映環的仆僮。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