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金融科技帝國

第1193章 【又整了個大新聞】(2/2)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算過詳細賬的,競爭力指數都能進行量化,所以才敢上了就玩這麽大,就是因為百分之百確定這個模式能玩得轉。

    方鴻之所以讓東方速運選擇“B2B”的模式,也是為了快速打開市場,直接對接消費者終端業務效率太慢了,首先讓全國的消費者認識你,這就需要不少的時間成本。

    但是直接對接企業端,那就好辦多了,隻需要擺平那些企業就完事了,直接就能打開市場。承諾隻對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運力服務,承諾隻做這一件事情,絕不與之爭利,這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方鴻能夠推動東方速運實現靴子落地,外界並不知道他其實還額外給軍方寫了一份材料,這份材料其實才是起到決定性因素的,因為直接讓軍方對大型無人機商用問題的態度迎來大轉。

    方鴻寫的這份材料隻表達了一個觀點:準預備力量!

    和平時期東方速運旗下的那些個大型無人機是運輸各種貨物快件,戰爭時期即可搖身一變成為一支隨時可以被軍隊征用的空中力量。

    如果是作為戰爭物資的運力單位,不需要任何改動直接就能上前線執行後勤運輸任務。

    如果作為攻擊型武器也不需要任何改動,載貨吊艙換成導彈、航空炸彈就能成為具備“察打一體”能力的攻擊型無人機快速支援前線。

    也就是說,當軍方的征用命令一到,如果東方速運旗下擁有5000架無人機,就等於擁有如此規模的增援力量隨時可以趕赴前線,如果東方速運旗下的無人機規模是50000架呢?那又是何等恐怖的增援力量?

    戰時的產能效率即便是拉滿,在時間上依然是存在明顯的空窗期的,產能再快也比不上現成的隨叫隨到來的快,真到了戰時,如今的現代戰爭能夠做到快速反應的意義多麽重大是無需過多贅言的。

    正因為方鴻寫了這份材料被軍方認可,才如此快速的促成了東方速運的靴子落地。

    東方速運還有一個絕密信息,那就是軍方實際上擁有對該公司旗下無人機的後台管理權限,和平時期這個權限等於不存在,戰時狀態可以直接越過東方速運對所有正在運行中的無人機進行作戰部署,主打一個快速反應,事後東方速運才可能接到被征用的消息。

    此為絕密,東方速運內部知道的人也是一隻手數得過來。

    軍方能夠認可還有另一個重要因素,便在於直接在軍隊裏整幾千架、幾萬架這樣的無人機反而不太合適。

    首先,真這麽搞了在國際上一定會被指責你大肆搞軍武擴張,烏央烏央的幾千幾萬架這種家夥是真的很嚇人的好吧,尤其是旁邊的鄰居會很害怕。但是讓東方速運搞民間商用物流運輸,這你就不能說我是在搞軍武擴張了,你要這麽說我也能有理有據的反駁頂回去,咱們老祖宗發明火藥卻用來放煙花,足見向來愛好和平的,反觀你們學去了卻用作殺人利器。

    其次,這麽大的數量規模是很費錢的,後勤維護保養那都得花錢的,但如果是東方速運旗下的資產那就不需要從軍費開支裏麵撥款一分錢了,都是東方速運來承擔,真到了要用的時候隻需要一紙征用令即可,用網上的說法這就是等於白嫖,這能不香?

    再加上能夠促進經濟發展、技術進步和高附加值產業轉型升級等有利因素,促使東方速運得以光速落地。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