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拜相

第五百八十三章 博弈(五)(1/2)

    劉光世雙管齊下,一方麵他要積極奪取巴蜀,另一方麵他也要為自己留後路,他想以防禦陳慶東進為借口,坐鎮荊湖南路,成為荊湖南路的土皇帝。

    兩天後,劉光世接到天子詔書,天子趙構在詔書中催促他盡快出兵,務必在新年之前奪取巴蜀。

    劉光世隨即命令心腹大將王德率兩萬大軍鎮守江陵,又命酈瓊率兩萬精銳為先鋒,向三峽道進發,他自己則率八萬大軍為後隊,又安排三百多艘船隻運送糧草,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向夷陵縣殺去。

    至始至終,劉光世壓根就沒有理睬李回,兩人不僅派係不同,而且有著根本性的利益衝突,李回沒有軍隊為後盾,怎麽可能節製得住劉光世?

    就在劉光世的大軍剛剛出發,一隻信鴿撲棱棱從江陵縣城內飛起,向三峽道方向飛去。www.x33xs.

    夷陵縣屬於峽州,而峽州是進入三峽道的門口,已經被陳慶的軍隊占領,目前夷陵縣的守將是正將指揮使王賓,王賓是當年蔣彥先的部將,跟隨蔣彥先投降陳慶,蔣彥先改任文官後,王賓成為楊再興的部將。

    當年王賓曾守住過夷陵縣,對夷陵縣很熟悉,有經驗,這一次楊再興再次讓他守夷陵縣。

    王賓確實很熟悉夷陵縣,他率兩千軍隊入駐夷陵縣後,立刻在夷陵山上搭建了一座烽燧,夷陵山居高臨下,可以看到三十裏外官道上的情形。。

    這天下午,夷陵縣守軍忽然看見山上燃起三注黑煙,士兵們立刻敲響了警鍾,‘當!當!當!''城門隨之關閉,吊橋拉起。

    片刻,王賓率領一千多軍隊奔上城牆,他也看見了三注烽煙,又注視遠處官道良久,他已經看到一條長長的黑線,他回頭下令道:“點燃烽燧!”

    夷陵縣的烽燧點燃了,很快,下牢關的烽燧也點燃了,一站站烽燧傳下去........

    夷陵縣城內房舍都很低矮,而且密集,在距離東城門不遠的一座大宅內,八十名精銳斥候已經潛伏多時,這是攻城最常用的手段,先派人潛伏進去,前後裏應外合。

    不光陳慶軍隊常常采用這一招,其他宋軍也同樣采用,早兩個月前大軍撤退經過夷陵縣之時,酈瓊便留了八十名斥候利用各種身份潛伏在城內。

    到目前為止,他們都比較順利,兵器和盔甲都有,守軍也沒有懷疑他們身份,而是讓他們參與搬運物資。

    這支斥候的首領叫做王潛,是酈瓊手下的斥候都頭,他在城內呆了兩個月了,親眼目睹西軍在逐步撤離城內百姓,已經全部撤完,現在城內隻剩下少量青壯男子。

    王潛也聽到了城頭的警鍾,他知道自己軍隊已經被西軍發現,這樣的話,自己怎麽配合軍隊奪城就是一個大問題了。

    就在王潛發愁之時,機會來了,一名西軍將領找到他,要求他們參與夜間守城,不光是王潛的八十名手下,還有其他三百名青壯勞力。

    他們穿上了簡易皮甲,拿上長矛,被編入後半夜的守城隊伍之中。

    原因也簡單,守軍隻有兩千人,兵力太少,要保證士兵白天充足的體力,那就隻能讓民夫參與夜間守城,而攻城軍隊遲遲不出現,也讓西軍有了些懈怠。

    時間漸漸到了四更時分,西軍士兵們熬不住困倦,紛紛下城找地方睡覺去了,一名都頭再三交代王潛,如果發現城外有動靜,就立刻敲響警鍾。

    “吳都頭放心,我們打仗不行,但警戒肯定沒有問題!”

    都頭也溜走了,整個東城牆上就隻剩下少數士兵和三百八十名民夫,王潛把其他民夫趕走,他搶奪了守城門的機會,很快,他的手下便完全控製了城樓和下麵的城門。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