黜龍張行白有思

第二十八章 天街行(1)(1/4)

    仲夏時節,天氣尚未完全轉熱,而在張行轉入中鎮撫司之前,東都就忽然變得氣氛緊張了起來。

    原因再簡單不過,楊慎謀反大案被轉交給了刑部,結果刑部尚書張文達一上來便擺出了要從嚴從厲的姿態。

    這等潑天的大案,偏偏主謀楊慎本身是上柱國,是開國第一功臣、故宰相兼上柱國楊斌之嫡長子,所謂門生故吏滿天下,姻親世交遍兩都,一旦要瓜蔓抄起來,那可就樂子大了。

    所以,東都豪門人人自危,依附豪門的各類人士也都道路以目,小心翼翼起來。

    其實,楊慎這個案子,一開始當然是靖安台來做的,而且應該是靖安台中丞兼宗室大臣曹林親自負責。但曹林一開始給出的方案是隻誅首惡,不做過度追究。結果就是,南衙宰執們一致同意,然後送入宮中,當日就被宮中一聲不吭打回來了。

    皇帝、天子、聖人,總之就是那位早在先帝時便領兵征伐南陳,公認的文武韜略、聰明神武,號稱人間至尊的存在,沒有任何批示,沒有任何語言,直接將聯名奏疏送回。

    沒人敢輕視聖人的態度。

    於是,南衙諸公稍作討論,倒也爽快,立即將此事移交給了禦史中丞負責。

    結果,禦史中丞竇尚回去搗鼓了一圈,拿出了一個稍顯嚴厲的處置方案,南衙諸公再度轉入紫薇宮,卻又被送回。

    這個時候,按照規矩,正該刑部接手。

    於是,南衙諸公便正式移文刑部,著刑部尚書張文達來參詳一個方案。

    且說,這件事情跟東夷大敗作為眼下朝局最大的兩件事情,所有人都在盯著,而隨著事情一而再再而三的反複,不知道有多少人暗地裏揣測了多少回紫微宮聖人的心思,早就不耐煩了。

    刑部尚書張文達顯然就是其中之一。

    他既然接到南衙諸公的傳文,卻並沒有第一時間去找靖安台匯總人犯與謀逆過程的信息,反而在沉默三日後忽然公開上書。

    在這封堂而皇之經過南衙-北衙進入紫微宮的奏疏裏,張文達公開指責南衙諸公因朝臣多與楊氏、李氏有姻親故舊,不顧楊慎罪大惡極、禍亂天下,居然為百官所裹挾,輕易動搖立場,屍位素餐,有負聖人信任。

    至於靖安台中丞曹林、禦史台中丞竇尚二人,當然是居其位不思報國,反為輿論鉗製的無能之輩。

    最後,張文達又專門指出,二征東夷大敗,不是朝廷謀劃有失,不是大魏兵將不勇,不是聖人不夠德昭天下,根源正是楊慎小人處心積慮,陷聖人與朝廷於險惡,害天下與四海於分離。

    這樣惡劣的罪犯,若不能清查徹底,株連黨羽,國家是不可能安定的,便是白帝爺說不定都要鄙夷國家司法的力度,不再庇佑國家的。

    奏疏入宮,聖人即刻加張文達刑部尚書參中書省庶務,並將張文達的奏疏發回南衙……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俱在與大內一牆之隔的紫微宮南部,共用一殿,合在一起便是代表了宰執權威,平素稱之為南衙的存在,換言之,張文達一封奏疏就讓自己成為了他指責的南衙諸公之一了。

    而到此為止,南衙諸公哪裏還不明白聖人的意思?

    於是很快,南衙便重新上奏,請以刑部尚書參中書省庶務張文達總攬楊逆案與東夷軍國事宜。

    這一次,大內立即準奏。

    “所以這就折騰起來了?”

    中午時分,旌善坊舊中橋上,今日剛剛換上一身錦衣的張行正在旁邊孩童豔羨目光下喝著寒氣四溢的酸梅湯,剛才半日,他都與秦寶一起一邊望著北麵熱火朝天的場景,一邊聊著相關事宜。

    彼處,數不清的刑部兵丁、雜役正在將一車車、一擔擔文書自北向南來運,根本不需閑雜人等穿過,再加上許多滿頭大汗的刑部吏員,許多看熱鬧的閑人,也幾乎堵塞了道路,讓第一天來辦入職手續的張行不得不堂而皇之的與秦寶一起當眾摸魚。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