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周做天子

第1382章 齊國都城的慶氏風格建築(1/2)

    當天子與一眾國君到達齊國都城外的時候,歡迎的人群更是空前盛大。

    好像整個齊國內的臣民全部出來迎接了。

    天子親自給慶惠賀壽,慶惠自然是非常有麵子,所以慶惠也要讓天子倍有麵子。

    王車剛剛進入齊國都城以後,周建國通過王車也見到了繁華的齊國。

    雖然周建國沒有來過齊國,但是齊國都城的大概樣貌還是知道的。

    周建國的確在齊國內看到了許多不屬於我們這個文明的建築風格。

    很多人將這種建築風格取名為慶氏風格。

    之所以叫慶氏風格,是因為這個風格是慶氏家族率先推廣的。

    但是周建國聽到之前的人描述就知道,大概都是歐式風格的建築。

    今日周建國親自一看,還真都是歐式的建築。

    這一點周建國還真不反感,畢竟是藝術類的文化,不同文明的藝術文化的彼此學習彼此交融,反而是積極的一麵。

    而且周建國能在這個時代看到這個歐式建築,反而有了一種異樣的感覺。

    但是從這些建築上就可以看出慶克對西式文化的狂熱。

    其實後世的我們,有一段時間裏,對自己的文化特別沒自信,崇洋媚外的氛圍非常重,開發商為了迎合消費者也沒少建各種西式建築。

    認為西式建築就是美,就是高級,我們的建築就是不美。

    後來等我們再次崛起的時候,我們又再次對自己的文化產生了極大的自豪感,甚至西方資本為了討好我們,開始在各種服裝,影視等方麵積極加入我們的文化元素。

    其實很多人都不清楚,一件事,那就是一個文明的強弱,甚至可以定義什麽叫做‘美’。

    換句話說,也就是對美的定義權。

    我們在古代曆史上非常強盛的時候,我們的瓷器,絲綢進入中東,歐洲的時候,他們都奉為奢侈品。

    西方貴族更以擁有中國的瓷器來彰顯自己的身份。

    那個時候,‘美’的定義權是在我們手上的,因為我們文明的強盛讓我們擁有對‘美’的絕對話語權。

    可是鴉片戰爭以後,當我們被打敗以後,我們不單單失去了文化自信,對‘美’的定義權也失去了。

    我們開始覺得西方的一切服飾,一切‘美’的標準都是高級的。

    我們自己的都是低級的。

    其實‘美’這個東西應該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東西,應該完全主觀的。

    但是事實並不是如此,‘美’是被強勢文明的文化定義的。

    當西方拿到‘美’的定義權以後,他們的審美,甚至成為了世界上唯一的標準。

    哪怕他們的審美是扭曲我們這個民族的,汙蔑我們文化的,也會有很多族人趨之若鶩的追隨西方人,認為西方的一切都是‘美’的。

    西方的服裝,名包,建築風格,繪畫藝術,音樂藝術等等等都成為了世界的標準。

    國際化被狹隘的扭曲成了‘西方化’才是‘美’的。

    周建國成長的那個時期,我們已經不再完全信奉西方人那套‘美’的標準了,比如服飾上,漢服,唐服等各種服飾都開始興起了。

    我們講究意境的水墨畫,也不再被人貶低說不如西方的寫實油畫了。

    年輕人也更注重本民族風格的文化特色。

    但是周建國聽他父母說,在他父母那個年代,染成金黃色的頭發都成了不少年輕人的趨勢。

    其實我們染成金色頭發哪裏好看?但是‘美’的話語權被奪走了,醜陋的東西也會有人跟著吹捧,甚至形成趨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