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周做天子

第1331章 最厲害的陰謀(1/2)

    範黎的處境,範黎自己也非常清楚,所以他事事都是如履薄冰。

    竊國,這件事可不是靠一時義氣就能辦到,更不是靠某一個陰謀詭計就能實現。

    範黎非常清楚,他需要在秦國建立實實在在的功績,他需要實實在在的威望。

    經曆過這件事的範黎也成熟了,甚至比他的老師禦龍隱還成熟。

    範黎也在這些挫折中領悟到一件事,那就是忍耐與裝傻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範黎此時給自己樹立的人設,就是在秦人新勢力與秦國國民眼裏,那簡直就是為國為民。

    而範黎在秦國國君麵前樹立的人設那也是忠誠不二,一心隻知道為秦國變革,而且事事都向國君請示。

    作為大庶長的範黎,其實自己已經單獨有理政的府邸,但是範黎依然堅持事事請示。

    充分展示了範黎對秦國國君忠誠。

    就是因為範黎的低調,才讓秦國國君,乃至秦國世子對範黎沒有絲毫戒心。

    因為此時的範黎已經完全拋棄了自我,他完全讓自己進入了另外一個角色。

    在他眼中,自我人格什麽的,根本不重要了。

    如今他要全身心的進入另外一種狀態,那就是要做秦國的周公旦,一心輔助秦國國君。

    因為人想要騙對方,自然要先騙過自己。

    竊國這件事是範黎需要深埋心底,等待時機的。

    而在時機沒有到來之前,範黎就是一心一意的忠臣。

    其實曆史上的事就是這樣,真正的忠與奸那是無法分辨的。

    嶽飛為什麽會死?其他的所有事情都不重要,最重要的就是嶽飛威脅到了宋高宗。

    宋高宗不相信嶽飛是忠臣嗎?當然相信。可是相信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可是開創他們宋朝的宋太祖趙匡胤要不是當了柴榮的忠臣,趙匡胤有可能成為托孤之臣嗎?

    又有可能篡了後周建立宋朝嗎?

    誰敢保證,如果條件允許,嶽飛不會上演一次黃袍加身?

    其實在清朝,如果鼇拜在康熙十四歲親政之前就戰死沙場,或者生病而亡。

    那麽鼇拜在清朝曆史的地位將是無與倫比的。

    康熙八歲繼位的時候,表麵上清朝是孝莊在維持,但是當時的清廷是搖搖欲墜的,剛剛入關不久,就遭遇了這麽大的動蕩。

    順治暴斃幼子繼位當皇帝,再加上當時清廷南邊藩王,北邊草原部族都在蠢蠢欲動。

    如果清廷在這個時候滅亡了,估計在後人看來,都覺得不奇怪。

    然後就是在這種危難時刻,頂住各方壓力,南征北戰穩住清廷的恰恰就是四大輔政大臣之一的鼇拜。

    翻開鼇拜的戰績與功勳,我們會發現鼇拜的戰功是嶽飛完全比不上的。

    如果沒有鼇拜這樣的強臣威震四方,怕是清廷等不到康熙長大就沒了。

    可是鼇拜唯一的缺點就是,活的太久,小皇帝想要奪權。

    最後鼇拜被扣上了要謀反的罪名圈禁了。

    簡單的用忠奸二字,在皇權的政治鬥爭,一文不值。

    皇帝不用忠臣,就說皇帝昏庸,可是普通人哪裏明白,忠臣裏麵藏著多少趙匡胤這樣的奸臣?

    後人評說的忠與奸,都隻是看的表象而已。

    而此時的範黎,要在這個時代就開始給天下提供一個樣本。

    那就是先忠後奸。如果不做忠臣,怎麽會得到國君的器重與賞識?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