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

第一百三十三章 設計要塞(1/2)

    整個防禦工事為一個直徑半米的正圓形結構,最外側是一圈較深的壕溝,壕溝內側是堆土而成的土堤,土堤頂上有一圈平坦的步道,可以供守軍移動和居高臨下的攻擊敵軍。

    土堤內是一片空地,用於軍隊的集結和移動。空地正中央向下挖出一個巢穴,用於守軍和居住和糧食物資的儲存。

    之所以設計成這種樣式,主角是充分在考慮權衡施工難度和防禦效果後才確定的方案。

    施工方麵,整個工程的施工難度、工程量和工期對於擅長土工作業的螞蟻來說都不在話下。

    整個要塞修建主要就是三種作業:挖洞作業、挖坑作業和堆土堤作業。

    挖洞是螞蟻的老本行,所有的主副巢都是挖洞修建的,大部分巢穴都是在土裏挖洞,也有奇特的像「臨水城」這樣的挖樹洞的副巢。所以挖洞作業隨便找一隻螞蟻來都是駕輕就熟。

    挖壕溝需要的挖坑作業相對挖洞來說也差不多,如果挖一個橫截麵為上寬下窄的梯形平麵的壕溝的話,按照壕溝頂部寬度一分米、底部寬度半分米,深度一分米的數據測算,其總土方量不過是15立方分米。

    這些土方可以填滿一個15升的容器,大約有幾十公斤重,以螞蟻們的施工能力也並不難完成。俗語中的“千裏之堤潰於蟻穴”,就可以從側麵反應螞蟻驚人的挖土能力。

    而堆土堤這項看起來簡單的工作,卻是整個施工中最難的一環。

    堆土堤,雖說隻要將挖洞和挖壕溝時挖出的土方堆積在壕溝內側,形成一個橫截麵為梯形的土堤即可。

    但是簡單的將土粒堆積在一起的話,勢必會造成土堆結構疏鬆,隻要一兩場上規模的降雨就會將土堤徹底衝垮。為了避免出現這種情況,主角倒是可以參考中國古人的智慧。

    中國古代修築建築的時候,因地製宜發展出了一種叫做“夯土”的技術。夯土,也作打夯,即用各種工具和手段將泥土壓實,形成一種一種材料結實、密度大且縫隙較少的壓製混合泥塊,用作建築。

    此技術從新石器時代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一直在大規模使用,就是現在也有一些偏遠地區仍然在使用此法。

    夯土的大致方法是用幹打壘分層夯實土層,是一種需要眾多勞動力的高強度體力勞動,少則數千人,多則數萬人以上。像萬裏長城、故宮、馬王堆漢墓、秦始皇陵這些古建築的地基都是夯土的。www.x33xs.

    夯土的方式倒是不挑材料,要塞地下的黏土就足夠使用,在勞動力方麵螞蟻也不缺乏。唯一的難點在於夯土需要石塊等質量較大的工具,來將鬆散的土層夯實。

    螞蟻們雖然能舉起自身體重數百倍的物體,但是考慮到其微小的體型,數隻螞蟻合力能舉起的小石塊根本不足以承擔夯土工具的重任。這種重量的石塊砸在土堆上也就留個小坑的印子。

    不過好在螞蟻們自身就攜帶有一種建築粘合劑,可以將鬆散的土粒緊密結合起來。

    比如在現實世界,非洲大陸上就有大量的螞蟻和白蟻修建的“摩天大樓”——蟻塚。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