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外賣小哥,簽到三年後無敵了

第845章 瘋狂的火星改造計劃(2/2)

    隻見概述上寫著“生態係統在物質上閉環,通過工程手段禁止它與外界大氣和地下土壤進行物質變換,需要從地球運送大量的土壤到火星,

    擬建立一個長400米,寬500米,高30米,600萬立方的空間,按照平均2.15米厚度的土,需要43萬立方米的土……”

    “生態係統中,包含了熱帶雨林、熱帶草原、海洋、沼澤、沙漠等5個野生生物群落和集約農業區和居住區等2個人工生物群落。”

    “圈內共有約4000個物種,其中動物、植物等約3000種,微生物約1000種……”

    ……

    微生物圈這不算是什麽稀奇的事情,一些能探索太空的國家都在模擬,以期望能在月球上建立一個生物圈。

    但目前地球上最大的生物圈也才18萬立方,而且還失敗了,陳諾提到這個足足是這個的33倍還多,這玩意還叫微生物圈嗎?

    “陳教授,搭建材料、運送等等都沒有問題,但這麽大的空間,怎麽搭建,那種環境中工作可不是一件小工程,可能以年為單位,這個真的有必要嗎?”

    見有人提出了問題,陳諾笑道:“這不是問題,未來科技基於腦波交互技術研究出了一種機器人,工人可以在鸞鳥內,以意念驅動機器人進行工作,

    這個大家在研究完計劃後可以去未來實驗室看看,具體的細節我們等會討論。”

    待眾人平靜之後,陳諾繼續道:“第二步,重塑火星磁場。”

    眾人心中又是一驚,火星是啥情況他們太清楚,科學界也提出了不少方案。

    比如打穿地幔在地心核爆,再例如用小行星以一定的角度撞擊火星,也可能重啟地心等等方案。

    “重塑火星磁場,我的想法是電離火衛一表麵的粒子,然後加速它們,從而沿火衛一的軌道產生一圈電漿環,

    接著利用電磁波驅動環中淨電流,進一步產生足夠強大的磁場來保護火星,

    我計算過,想要電離火衛一表麵的粒子需要最低能量約為10的17次方焦耳,現在咱們掌握了可控核聚變,能量不是問題。”

    眾人心中又是一陣臥槽。

    一步比一步玩的大。

    行星的磁場是怎麽產生的?學術界已有定論,行星的液態外核圍繞著固態的內核旋轉,其方向則與地球自轉的方向相反,產生強大的帶電粒子流形成磁場。

    從這個角度看,陳諾的這個想法是可以行的通的。

    “陳教授,電離火衛的設想理論上是可行的,但產生的磁場能不能束縛住大氣層,這個我們無從驗算。”

    陳諾看著提出問題的人,笑道:“王院士,一顆不夠,那就兩顆。”

    眾人一臉的疑惑,火星就兩顆衛星,火衛二直徑隻有6.2千米,根本就無法使用。

    哪裏來的兩顆?難不成還能再造一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m..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