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外賣小哥,簽到三年後無敵了

第598章 醫者仁心(1/2)

    “陳教授,三失設備隨時可以推出,但仿生肢體在成本和生產上還存在著問題。”

    說到這裏,連任小川的臉色有些不好看了。

    陳諾沒有說話,而是等待著老人家的解釋。

    “如果想要設備完全貼合患者,就必須要定做,定做的內容包括長度尺寸、圍度尺寸、設備的重量等等。”

    陳諾也明白老人家的意思,如果是製式設備,問題很大,假設截止處部位一模一樣,但有的人痩,有的人胖,痩的人設備就應該輕一些,胖的人就要重,否則就會出現不協調。

    更何況,患者五花八門,根本就無法統一。

    “此上種種,就成了單獨定製,在保證使用壽命的前提下,以手掌的設備為例,一套就需要12萬左右,因為內部的構造很複雜,要求動作細微,靈敏性很高;

    但單獨的仿生腳掌可能隻要三四萬元,因為腳趾動不動無所謂;雖然我們這個很好,幾乎可以以假亂真,但這個價格是普通義肢的3倍了。”

    任小川說到這裏,陳諾的眉頭已經微皺了。

    “陳教授,您可以知道整個夏國有多少殘疾人?整個世界有多少殘疾人?”

    不待陳諾回應,任小川低沉的聲音在實驗室內響起:“據who的最新數據顯示,各類殘疾人總數超10億人,而我們國家殘聯的公開數據顯示已經達到了8500萬人;

    三失和肢體類占據70%左右,肢體類殘疾人數高達2400萬人,接近30%的比例,這是多麽龐大的數據,這其中又有多少人能負擔的起?”

    也許是醫者仁心,任小川說這些數據的時候,眼中滿是悲傷,聲音也有些顫抖。

    陳諾輕輕歎息了一聲,他從未想過會有如此龐大的數據。

    看著沉思的陳諾,任小川道:“陳教授,我們項目組共同擬定了一個計劃,如果能實現了,可能會將成本降低隻普通義肢差不多的價格。”

    陳諾眼睛一亮,接過任小川遞過來的文件

    「論殘疾h患者可穿戴輔助設備生產與實施的可行性建議」,這是文件名稱。

    陳諾快速翻動著,隻是兩三分鍾便看完了文件,文件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前端市場的定製,一部分是終端的智能工廠,通過一套中控平台連接起來。

    患者到醫院,由醫生負責各項數據的測量,然後在中控平台上傳各項數據,中控平台接到數據整合後發送至末端的智能工廠,由智能工廠進行生產。

    這個過程可能會持續一個月甚至三個月以上,因為一個批次多了,可能一個零部件就會出現大批量的生產,以此降低成本,而後根據需求進行組裝。

    這個方案有三個難點,一是和醫院聯動,二是中控平台的強大數據分析和整合能力,三是末端工廠的智能化,最好能高度智能化,至少要有80%以上的工序由機器人完成。

    最難的就是中控平台,因為醫生上傳的隻是外部數據,比如長度、數量、圍度等等,但內部的結構需要中控平台去整合,根據尺寸設計零部件的尺寸。

    看著這個方案,陳諾二話沒話,直接電話打給了周正峰,這事最好由國家牽頭。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