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奇葩一家親

第61章 第 61 章(1/5)

    衛子英急著去城裏,  雙手齊用,抱著門檻翻進了屋,然後動手自己收拾東西,  準備去市裏找爸爸媽媽商量讀書的事。

    衛家的門檻是真高,  衛子英二月份就已經滿六歲了,但小腿還是沒辦法正常邁過門檻,  目測得再長長才能跨得過去。

    再有三天就要開學了,她得讓媽媽回鎮上給她報名,還有……她聽玉華姐的語氣,她要直接去上二年級。

    玉華姐是統統的標杆,  比她這個穿越來的係統,  更熟悉後麵幾十年的發展,她得跟緊玉華姐的腳步,  不能落伍。玉華姐要讀二年級,那她也要跟著上二年級。

    周桂看著興衝衝收拾東西準備進城的孫女,  眼睛往左河灣溝裏瞅了瞅,然後放下手裏的東西,拍了拍身上的灰,邁腳,  往溝子裏走了去。

    她得去潘家問問,  玉華那閨女是不是真的要去上學了,還有,潘家打算讓孩子在哪邊上學。良山大隊沒有學校,  孩子上學,要嘛就去渾山,要嘛就去鎮上,兩個方向路程都得個把小時,  去渾山讀書,那就得爬山,去鎮上讀書,雖然不爬渾山那種大山,但也有好多小山坡。

    還有就是,若楠以前有提過,想等英子七歲再讀書,到時候直接跟誌勇兩兄弟一起去城裏讀,大的兩個上初中,小的這個上一年級,剛剛好。

    周桂去了潘家,問了一下潘家的意思,卻不想,竟聽到潘玉華要直接上二年級的消息。

    周桂有丟丟懵:“……??”

    這是打算跳級讀書啊?

    玉華跳級,以英子和玉華那整天黏在一起的勁,英子肯定也要跳級。

    不成,得去市裏和若楠商量商量。

    周桂問到準確消息,忙不迭回了家。這會兒衛子英已經自己換好了衣服,肩上還斜挎起了一個帆布包,一看就要準備走了的樣子。

    “奶,趕緊的哦,現在出發,還能坐下午去城頭那班車,要是晚了,咱們就得明天才能去了,玉華姐說,她後天就要去鎮上報名還有入學測試了,咱們得快點。”收拾好的衛子英,見她奶回來了,忙不迭催促道。

    玉華姐要直接讀二年級,潘叔有找學校校長問過,說得先經過學校的測試才行。

    考得好才能讀二年級,考不好,那就隻能上一年級了。她得搞快點,等玉華姐測試的時候,她和她一起去測試。

    “來得及,來得及,我去換衣服,你去後麵老趙家給你爺說一聲,我們進城了,後天回來。”周桂跨進堂屋,一邊說著一邊進屋換衣服。

    衛子英噯了一聲,小跑去趙家,通知她爺。

    衛良峰沒問她和她奶進城幹啥,說了一聲知道了,就又和人嘮嗑了起來。

    回到家,周桂已經收拾好,祖孫倆把門關上,便往鎮上趕了去。她們到鎮上的時間剛剛好,一坐上車,下午這趟去市裏的車就奔上了馬路。

    坐了一兩個小時的車,一老一少在傍晚前,抵達了南山和平路。

    南山和平路距離南山這邊的市中心很近,這兒有小學、中學、還有一個市一中,上學特別方便。

    蘇若楠心心念念買房子,想把一家老小都接到城裏來,這想法,終於在去年八月份的時候實現了。這是一個老式平房,是一位曾經下放過的老教師的房子。這老教師回城後,她兒子來接她,然後她便把這大平房子賣了。

    如今這年頭,城裏還沒啥高樓,都是些平房院子。蘇若楠買的就是一個大平房,帶了一個院子。如今房子也是可以交易的了,不像前些年,買房還得偷偷摸摸交易。

    房子加院子,總共七百塊。

    也是趕巧,那會兒蘇若楠身上正好攢了點錢,看這地段,覺得很方便以後孩子上學,就將這大平房給買了下來。

    買下來後,兩口子就搬到了平房這邊,所以,衛子英和她奶進城,也不用去家具廠那邊了,直接來和平路這邊的大平房。

    “媽媽,我來了。”

    平房外,衛子英甩著小馬尾,眉頭揚著笑,蹦蹦跳跳跑進了院子裏。

    這會兒蘇若楠和衛永華兩個,正在一個長方形的木架床中間拉床繃。

    “今兒怎麽下來了,快進來,院子裏亂,去屋子裏麵。”蘇若楠正忙手上的活,聽到衛子英的喊聲,她抬頭,朝衛子英和周桂笑了笑,讓他們趕緊進屋。

    衛永華和蘇若楠做的這個東西,正是這幾年,城裏特別流行的繃子床。

    繃子床是用四根床架子和棕繩繃拉出來的床,就如衛永華想的那樣,這種床,比木板子床的市場大很多,特別好賣。

    他和蘇若楠兩個,如今白天在家具廠上班,下了班後,就在家做繃子床。

    這繃子床的床架很簡單,材料夠,他一天就能打出二十幾套床架子,這種床難度全在棕繩成繃這一道工序上,還有便是織床所需要的大量棕繩。

    不過,這也難不倒衛永華。

    農村裏會搓棕繩的人不少,家家戶戶用的蓑衣,就是用棕繩和棕樹皮做出來的。甘華鎮那邊的山裏,別的不說,棕樹特別多,剝了棕樹皮,然後用鐵爪把棕樹皮抓散成棕絲,再將棕絲搓成繩就成。不過織棕繃的繩子有要求,不能粗,也不能細,得大小像電線那樣才成。

    做繃子床和做蓑衣不同,要的棕繩特別多。一張床就得百來根棕繩,這要靠手搓,怕是一個月都搓不了一張床所需要的繩子。為此,衛永華還鑽研了幾天,給專門弄了個做棕繩的手搖木車。

    這木車約一人高,是由兩個十字形木架組裝出來的。

    車子橫著的兩根木棒上,左右各裝了兩個能滾動的鐵鉤子,而中間十字交叉點那兒,豎夾著一個大圓盤,下方則是一個能讓手搖木車立起來的底座。

    這大圓盤上和兩個鉤子間繃了一根耐用的麻繩,隻要有人抓住車子的手柄輕輕一轉,大圓盤和鐵鉤就滾動起來,而牽棕繩的人,隻需要把弄好的棕絲掛到鐵鉤子上,往後一退,就能牽出一條均勻的棕繩。

    衛永華做了兩個這種手搖車,這兩個車子是配套的,一個上麵有兩個滾動的鉤子,另一個上麵隻有一處鐵鉤。因為做床的棕繩得結實,得兩條棕繩各成一條才結實,這兩台木車,前後一搖擺,就能絞成一股。

    衛永華把做棕繩的事交給了村裏的衛永治和周大紅,他做好車,就抽空回了一趟老家,教他們怎麽牽棕繩,教會後告訴他們,棕繩長度得有三丈,五十根棕繩為一捆,一捆棕繩,他給他們一塊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