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艦大炮時代

第三十八章 環境改造技術(求訂閱,月票,打賞)(2/4)

    收集完畢,李清瞟了殘破的衛星碎殼一眼,這裏麵肯定含有大量的礦石與行星物質,但采集是曠日持久的事,他沒這個時間。

    可惜碎片太大,超出掌中宇宙的最大十公裏的收納口徑裝不進去,不然直接一鍋給端走了。

    接下來沒有離開,因為那信號坐標就在這顆星球上麵,很巧就在這顆破碎衛星所在軌道下方,位置都不需要換。

    這顆行星是顆很常見的荒蕪行星,但有一層厚厚的大氣層,表麵許多地方覆蓋有厚厚的冰層,說明星球有水,有大氣,再加上行星軌道也處於恒星宜居帶上麵,氣候條件也不惡劣,理論上這顆荒蕪行星有成為生命星球的可能。

    但是,這個可能隨著時間推移會越來越低,直到幾乎不可能。

    任何行星如果有成為生命星球的可能,在行星構成之後的二三十億年之內星球地質最活躍的階段就會慢慢形成生命星球的生態圈。

    這顆荒蕪星球從結構來看,年齡明顯超過了這個最佳年齡,除非出現意外情況,基本上不可能靠自己慢慢進化出生態圈。

    但水與大氣層這兩大關鍵因素都齊備,說明這顆星球可以通過環境改造為宜居星球,改造成本比其他荒蕪星球都要低。

    如果前哨基地所在星係內有這種星球,遠征軍肯定會嚐試改造。

    信號坐標位於一片被厚厚冰層覆蓋的高原群山之中,五艘護衛艦緩緩下降沉入狂暴的大氣層內,剛穿過厚厚大氣,突然收到被攻擊的警報,是一枚從星球內部發射的導彈。

    護衛艦自帶的點防係統噴射火舌彈幕,輕鬆將導彈攔截擊毀。

    戰艦的追蹤係統第一時間找到導彈的發射地,卻是荒蕪群山之間一座高山山腰有個洞口,那導彈就是從洞口中飛出。

    很明顯,這顆星球曾經是某個古代文明的一個軍事基地,經曆了一場大戰毀滅,但還有一些殘餘的軍事設施沒有徹底毀滅。

    李清手掌按在眼前地圖光幕上,五指撐開將地圖放大,看著投影地圖上顯示的畫麵,他按了按頭,有些頭疼:

    “YY個呸的,該不會要我派陸戰隊登陸吧?”

    坐標就在這片群山位置,但表麵除了厚厚冰層之外,最多的是各種殘骸與彈坑,以及破碎的軍事設施之外,並沒有看到有價值的東西。

    表麵沒有,自然是在山體內部。

    “來都來了....“

    李清隻能讓掌中宇宙內的地麵部隊做好準備,三支克隆人中隊與三支機器人突擊中隊準備登陸工業艦。

    兩小時後一艘中型運兵船憑空出現在行星軌道上空,開始投放地麵部隊。

    海軍陸戰隊登陸星球一般視星球情況與任務規模而定,小規模登陸一般直接用登陸艙發射至星球內,大規模則是運兵船投放上去。

    六百人的登陸隻能算小規模任務,一個個發射艙從運兵船內飛出,如流星一般射入星球。

    發射登陸艙模樣像是筷子一樣,結構非常的結實,在穿過厚厚的大氣層後落在地麵插入泥土岩石或冰層中,裏麵的士兵毫發無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