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掛的學霸

第170章 匆匆幾個月,變化(2/4)

    短短的幾個月時間,四書社團已經不在局限於陵州理工大學,國內絕大多數高校都已經開設了分社。

    參與的學生、老師總計人數已經超過了千萬。

    四書社團發展如此之快,少不了九天研究中心的支持。

    短短的兩個多月的時間內,九天研究中心將從九天文化拿到的五十億分紅全部給了四書社團,再加上之前給的和社會、個人的捐助,投入到四書社團的資金已經超過了百億。

    如此多的人參與,如此多的資金投入,成果也是非常明顯的。

    再就是他半個月時間撰寫的三篇論文《大功率光能有線傳輸技術》、《電磁波相互轉換的微觀原理》、《重光子航太發動機理論基礎》。

    雖說他隻用了半個月的時間,但研究中心那十二萬後備人員可是忙了將近兩個月的時間。

    事情是這樣的,在第一批一千六百名一線人員和後勤人員報到後,研究中心啟動了後備人員招聘計劃。

    用了短短的半個月,招了一共十二萬後備人員。

    最為誇張的是,這十二萬後備人員中,有十萬是博士,一萬八千是碩士,本科隻有可伶的兩千。

    這十二萬後備人員中,除了幹行政崗位的三千人,其他十一萬七千被分成三組。

    三組的研究方向就是他本碩博三篇論文的研究方向。

    這些人收集材料,計算、分析,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

    一開始,他還期待著這些人中有人能搞出他要研究的,可惜的是沒有。

    有了這些人的前期工作,他幹起活來就輕鬆多了。

    待在書房中,三天完成了論文《大功率光能有線傳輸技術》的撰寫,四天完成了論文《電磁波相互轉換的微觀原理》的撰寫,七天完成了論文《重光子航太發動機理論基礎》的撰寫。

    蘇哲看著電腦屏幕上寫完的論文《重光子航太發動機理論基礎》,他用半個小時快速的檢查了一遍。

    他一邊檢查一邊想,這論文不同於前兩篇論文。

    不管是論文《大功率光能有線傳輸技術》,還是論文《電磁波相互轉換的微觀原理》,他覺得實驗驗證成功的可能性非常非常的大。

    有問題也就是一些小問題,短時間內做出成品是沒有問題的。

    可論文《重光子航太發動機理論基礎》不同,雖說理論基礎有了,可離造出重光子航太發動機還遠著。

    完事後,和前兩篇論文一樣將論文《重光子航太發動機理論基礎》發給了範曉明。

    剛發送成功,他收到了範曉明發來的郵件。

    郵件的內容是一篇論文,是範曉明博士畢業論文。

    論文的標題是《鐵原子的異常特性及驗證實驗設計》,論文的內容描述的就是對他們在做xx-2.38-氫原子振動模型驗證實驗爆炸原因的解釋和驗證實驗的設計方案。

    按照範曉明的說法,隻要證實了xx-2.38-氫原子振動模型驗證實驗爆炸原因,那就能造出超級電池和僅次於核爆威力的高爆炸藥。

    蘇哲用半個小時看完論文《鐵原子的異常特性及驗證實驗設計》,覺得可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