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陽左胖子

315 天業雲劍(1/2)

    蒙古帝國不僅創造了人類曆史上的奇跡,它還標誌著人類陸上霸權時代的結束。

    蒙古帝國是人類陸上霸權的最巔峰,蒙古帝國衰敗後,人類步入到了海洋霸權時代,隨後,依靠海洋的國家紛紛開始崛起,人類進入到大航海時代。

    或許正因為看到了陸上霸權的弊端。所以忽必烈在建立大元王朝後,開始非常積極訓練海軍。

    忽必烈在位時期,東瀛多次惹惱了忽必烈。

    於是,公元1274年,忽必烈命鳳州經略使忻都、高麗軍民總管洪茶立,統率蒙古、高麗的2.8萬大軍,分乘900艘戰艦,第一次征討東瀛,這是人類曆史上第一次超大規模跨海作戰。

    蒙古大軍浩浩蕩蕩殺向東瀛,但最終卻無疾而終,敗於“神風”。

    忽必烈在第一次征伐東瀛失敗後很不甘心,他迫切的希望通過一次勝利來洗刷上次戰敗的恥辱,於是在7年之後再次發動了對東瀛的進攻。

    公元1281年,元世祖忽必烈命元軍兵分兩路再次遠征東瀛。

    這兩路大軍一路由蒙古人忻都率領,其軍中大部分都是蒙古人和色目人,大約有四萬多人,而另一路大軍是範文虎率領的十萬江南漢軍,這兩路大軍由元朝大將阿剌罕率領,他命令這兩支軍隊於當年的七月在東瀛的壹岐島會師。

    結果這次的遠征,蒙古大軍再次遭遇到了所謂的“神風”,結果跟第一次一樣,無疾而終。

    對於13世紀元世祖忽必烈兩次遠征東瀛的失敗,很多史學家都歸因於是“神風”天助,也就是台風相助。

    我們在古代文獻中確實能夠找到關於那兩場台風的記載,並且科學家也通過分析沉積物的改變和鍶濃度的變化確定當年台風在這一地區出現的頻率比現在要高很多。

    但問題是,科學家還是無法判斷出當年那兩場風暴的具體強度,以及風暴與蒙古艦隊的沉沒究竟有多大關係。

    也就是說關於蒙古大軍遠征東瀛失敗的真正原因依然不知道。

    沉船埋在海底泥土中。構成船體龍骨部分長大概有20米、寬超過80厘米,項陽猜測,這艘蒙古戰船在完好時候,全長可能要超過30米。

    在七百年前,海上出現一艘長度超過30米的戰船,絕對是一個奇跡。

    項陽猜測,這應該不是艘普通的戰船。

    船艙的頂層,項陽終於發現了一具屍體。

    經過七百年的海水侵泡,屍體早就已經腐爛成了一堆白骨。

    但是那堆白骨的懷裏,卻緊緊地抱著一個石質的長盒。

    “這,這是雞血石?”項陽盯著那長盒看了一會後有些難以置信地瞪大眼睛。

    項陽是不太了解玉石的。

    但我國是一個玉石大國,不僅僅國人使用玉石的曆史長,也因為960萬平米的大地上有著眾多玉石。

    我國既是精神文化上的玉石大國,還是物質上的玉石大國。國人愛玉更是出了名的,民間有男帶觀音女帶佛的說法,官方也有玉璽之類的東西,一些名流也喜歡帶玉扳指或者玉手鐲,在國內的玉石裏有10種玉石的名氣非常的大,大到項陽這個不太了解玉石的項陽也知道一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