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征途高原陳雅婕

第29章 災民(下)(1/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經過了這一件事情之後, 眾人的興致都大減,就連一向最愛說話的李瑛鴻也沉默不語,而在沿路遇到難民,李牧都指點他們,到番吾大營去安居。

    到了黃昏時分,大隊人馬己經到達了邯鄲的外圍地區,這裏離邯鄲城隻有十幾裏的路程。邯鄲裏趙國的中心,大多數的趙國宗室、權貴、富足的商人都在邯鄲城外有自己的田產, 因此在馳道的兩側,幾乎都是一往無際的田野,同時在緊挨著馳道的兩邊,還開掘了兩道水渠。

    在周朝建國以來,實行的是井田製,將田地分為公田和私田,公田屬王室諸候所有,因為田地是固定的尺寸按標準劃分為許多方塊,周圍有經界,中間有水溝,阡陌縱橫,像一個井字,因此稱為井田製。而除井田以外的小塊土地,還有後來新開墾的新田,都被稱為私田。

    而周朝將人口分為國人、野人、奴隸,國人是指生活在城邑中的人,有一定的政治地位,並向國家交納稅賦,各國選拔官員,征集軍隊,大多都是從國人中征集,和古羅馬時代的公民頗為相似;野人是指居住在城外的村落,沒有政治地位,但有人生自甴,是耕種井田的主要部份,各國在征集軍隊時,也會征集一部份野人,主要是在軍隊中擔任雜役。而奴隸是沒有自由、沒有地位,等同於會說話的牲口。整個社會等級森嚴,涇渭分明。

    公田由各王室諸候分配給自己的臣下經營耕種,由領主治下的國人監督野人集體耕種井田,並不得買賣和轉讓井田,還要交一定的貢賦,周朝和各諸候公室的主要收入都是來自於公田的稅賦。而私田歸個人私人所有,可以買賣轉讓,也不用交納稅賦,因此久而久之 ,領主都重視私田,而不重視公田。而且隨時農耕技術和農業工具的發展,私田被大量開墾,公田荒無,公室的收入也大量減少。

    於是在公元前594年,魯國宣公十五年,魯國為增加收入,首先進行稅製改革,無論公田、私田,一律按畝納稅,並允許土地買賣,稱為初稅畝。後來各國也都紛紛仿校。

    同時田地增加,也需要大量的人手耕種,僅靠野人己經不夠了,因此土地領主也將大量的奴隸投入到田地中,和野人一起耕種,久而久之,平民和奴隸之間的界限也逐漸消失,都成為土地領主的雇農。另外有的野人因為開墾荒地,積累了財富,超過了不少國人,而不少國人因為經營不善,變買私田,反到成為野人的雇勞。結果國人和野人也分得不那麽清了。

    而國家為了鼓勵耕種,對努力耕種,田產量大的雇農給於獎勵,可以正式免除他們的奴隸身份。而且國家征集軍隊,也不限平民,同樣也把奴隸納於到征兵的範圍中。而奴隸在戰場上立功,可以脫離自己的奴隸身份,因此真正的奴隸也大量減少,平民階層増加,中國也從奴隸社會進入到封建社會。

    盡管魯國實行初稅畝之後,被儒家視為改先王之法,禮崩樂壞,人心不古等等,因此大加批評,但初稅畝實際更接近於現代的稅收,也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瓦解了奴隸製度,確立了封建製度的建立。並不是以人的主觀意願所能阻止,到了戰國的未期,井田製也徹底崩潰,就連絕大多數的儒家弟子也都絕口不提恢複井田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