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玄賈母

第四百二十六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二)(1/2)

    第四道詔書就是改中樞政製,改授李秀其為資政光祿大夫,領資政院;授丘繼良、李輔臣為都察院左右都禦史,領都察院;授周天霞為尚書仆射,總理內閣政事;授杜雲霖為戶部尚書,吳三源為吏部尚書,呂知淳為禮部尚書,謝誌清為工部尚書,胡伯恩為刑部尚書,齊昂為兵部尚書,七人共同組閣,分領度支、稅務、國庫、民政、吏政、督政、學政、外務、勸農、工業、商務、警政、法務、鐵道、郵傳、兵備十六司。授劉仁大將軍,進同知樞密院事領中軍都督;李純臣授上將軍,同簽樞密院事領左軍都督;何芝貴為上將軍,同簽樞密院事領右軍都督;許東純為上將軍,同簽樞密院事領前軍都督;王子騰為上將軍,同簽樞密院事領後軍都督。

    同時,自領中書令,授李秀其、丘繼良、周天霞、劉仁為中書侍郎,同知中書省事,授杜雲霖、吳三源、呂知淳、謝誌清、胡伯恩、李純臣、何芝貴為散騎常侍,同簽中書省事,下設中書舍人、宣讚舍人、通事舍人等行走官職。

    在詔書裏說得很明白,現在中書省變成了直屬於漢王殿下的機構,類似禦前議事會議的最高決策機構,中書侍郎、散騎常侍更多相當於一種尊銜榮職。中書舍人、宣讚舍人、通事舍人負責宣旨、傳詔、呈報等傳遞內外和記錄決策會議等文字的職責。

    第五道詔書則是改地方政製。全國分三十九省,以承宣布政司總領該省政務,布政使為正官,布政僉事為佐官副職。廢按察司,設理法院,以判官按律受理該省司法審理;兵馬司不變。改州為郡,以觀察使領郡事,觀察副使為佐官。設典法院,以推官按律受理該郡司法審理。縣依然以知縣事署理縣政,設裁判所,以司直按律受理該縣司法審理。

    第六道詔書則是頌布一係列法令,確定所有律法需得資政院組織編寫,合議投票通過,再由漢王簽署頌布。通議院有財稅監督和審計權,所有稅賦的稅種稅率確定、以及中樞地方的財政預算和度支,通議院都可審核。此外還有一定權限可以對資政院通過的律法進行否決權。

    兩天內一口氣頌布了十二道詔書,每道詔書都重新確定了新朝的規矩,中樞地方的政體官製、財稅度支、司法審理,還有軍製軍銜等等都做了重新劃分和規定。這些詔書除了頌發天下各地,還都公布在各報紙之上,確保所有人都能知道。

    樂亭的楊慎一也看到了這些東西。

    “三郎,那些報紙你都看完了嗎?”

    “回父親,都看完了。”

    “有何感想?”

    “感想最深就是分權製衡。”

    “哦,你說一說。這裏隻有我們父子倆,無可顧忌,暢所欲言。”

    “父親,以縣官為例。以前說是父母官,掌一縣百姓之生死,確實沒錯。民生民政,教化財賦,理法斷案,除了兵事,其餘都管。兒子也在州縣走動過,知道百姓之間,多雞毛蒜皮的事,說不盡的繁。千頭萬緒,難以下手,不要說平庸點的人,就是才高智多之人也能被搞得暈頭轉向。”

    “還有個問題,縣令多是進士或舉人出身,四書五經,詩詞歌賦,可能都不在話下。卻要他們去斷案,就太勉為其難了。世上也隻有這麽一個劉青天,神目禦史。更讓人生畏的是那浩繁的律法,引用哪一條,如何把握度量,都是大問題。你叫一個縣令在管理民政之外還要去處理司法審判,問題就大了。所以師爺差役勾連,包攬訴訟,徇私枉法,比比皆是。”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