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玄賈母

第三百五十九章 一事無成兩鬢霜(二)(2/2)

    “更甚者,上天在這個時候下賜劉四郎與他們,看來是老天爺也覺得虧欠他們,要加以補償了。”

    “三郎說得沒錯。劉四郎出世,可謂是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隻是這三者中,有多少是他以及背後軍將世家的良苦用心。”

    “父親,那我們該怎麽辦?”

    楊慎一默然一會道:“是的,三郎,就算如此,我們也要再爭一爭。這天下百姓,沒有我們儒生,如何能得教化?如何能識人倫天理?如何得享大同之世?軍將世家再才高智絕,也逃離不了銅臭利欲。你看劉四郎,看上去文采冠絕,可實際上,工匠商賈,全是奔著利去的。滿腹經濟之才,全用在與民爭利,要是沒有我們約束輔佐著,這天下就成了逐利腥臭之地了。”

    “父親,兒子曾細細比較過,父親與杜宰輔的變法,在嶺東、在河南、在河東、在兩湖、在江西,一力推行後,遭人非議,說名為利國,實為害民。但是在南直隸、兩浙,劉四郎稍加變化後,變法就收到意想不到的收獲。比如以稻改桑,比如官貸法,劉四郎直接改成商辦官督,頓時效果就出來了。稅收上來了,百姓們也不鬧騰了。”

    “兒子曾經就此事問過劉四郎,他言道,朝廷官府當做自己的事情,不能因為稅收不足就下場做經營謀利之事。這樣的結果是朝廷隻能得一分利,經辦人卻墨了九分。經濟之事就當用經濟之法,以利相驅勝過以權相逼。”

    楊翯看了一眼父親,繼續說道,“四郎說,父親要是還堅持如此變法,最後的結果就是變法的人越變越巨富,朝廷財賦開始是有緩解,百姓卻家家盡破,民力被竭澤而漁。過幾年朝廷稅賦會越收越少,越來越難收,百姓們也越來越窮,最後一起完蛋。”

    “荒謬!一派胡言!劉四郎不過寫了幾首詩詞,就充起大儒來了?我在遼陽苦讀了十年,上萬冊書才想明白這經濟大計的道理。他讀過幾本書?居然敢妄談天下經濟?”楊慎一被戳到了最痛處,勃然大怒道。

    楊翯坐在那裏,沒有做聲。

    他跟劉玄相交十年,常在一起讀書,一起辯論。劉玄的有些想法,他能夠理解,覺得有道理。加上這些年來事實擺在那裏,楊慎一、杜雲霖親自主導的變法,弊端重重,各種問題不斷,被義理派和老臣派抓到了各種把柄,批得體無完膚。但是有劉玄插手的南直隸和兩浙變法,卻異常地穩定有效。所以也有些問題,但都是癬疥之疾,加以調整下就好了。

    可是父親的這種態度,讓楊翯保持了沉默。

    “我今日舉薦鞠中玉為河南左參議。”楊慎一突然說道,“魯學良,我讓他進了兵部,充任右侍郎。我的學生中,能超越劉四郎的沒有,能與他抗衡一二的,也隻有這麽幾位了。希望他們能助我一臂之力。”

    楊翯聽完後,知道父親下定了決心,他沒有做聲,隻是繼續保持著沉默。

    “三郎啊,為父我奔波二十多年,兩鬢已成霜,卻一事無成。再不搏一把,怕是再也沒有機會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