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玄賈母

第三百四十九章 元知造物舊時別(1/2)

    坐在去西苑的馬車上,劉玄還在想著事情。

    韓振把林千譽一行人帶到府裏,劉玄著實激動了一番。這支勘探隊是他親自交待的,為的就是勘查從遼陽到京師的鐵路線路。

    這件事已經準備好幾年了,勘探隊早就跟著商隊把這條線路,暗中來回勘探了一遍。這次隻是做最後的核實。

    “三年培訓,再是十年的東奔西走,勘探隊足跡遍及大江南北。今日向漢王交出京遼鐵路線路圖,是我等交出的第一份成績。”林千譽的臉被陽光曬得黝黑,眼睛卻冒著精光。

    地圖在長桌上被展開,劉玄伏在上麵細細地看著。林千譽在旁邊解釋著。哪裏有坡度,哪裏有彎度,哪裏要架橋,哪裏要挖渠,哪裏土質鬆軟,哪裏泥沙混雜,標的非常詳細。

    “都避開了田地和村舍墳塋嗎?”

    “避開了,走得都是荒地,實在避不過去的,寧可走田地,也不穿村舍和墳塋。”

    “那就好。鐵路是新東西,肯定會招人非議,要是再牽涉到拆遷村舍墳塋,就會更加麻煩。而今這時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等過些時日,大家體會到鐵路的好處,又慢慢習慣了,那就好了。”

    “屬下明白漢王的苦心。”

    “鐵路兩邊留出電報杆的地方了嗎?”

    “留出來了。”

    “嗯,我看看,鐵路從遼陽城南關的火車站出來,南下至鞍山、海城,再掉頭向西,在牛莊過遼河,過盤山再折向西南,到錦州,繼續向南,過寧遠、廣寧,經臨榆山海關入關。過昌黎、灤州到開平,在這裏分兩路,一路繼折向西,經寶坻、香河,過通州至東直門。另一路繼續向西南,經梁城到塘沽。”

    “是的漢王,這就是殿下規劃的京遼線。還有這邊,殿下規劃的塘同線,從塘沽過天津城,經武清到京師豐台,再從這裏繼續西進,經懷來、保安、宣化、萬全到張家口,在這裏再折向西南,經陽高到大同。我們下一步的工作就是核實下這條線路。”

    “沒錯,張家口和大同,這是陰山和北塞的兩個重要鐵路樞紐。張家口要計劃修一條張北線,經過錫林直通北海。大同則修建兩條線,一條是南下連接太原,一條是北出集寧、歸化,再沿著河套南下銀州,再繼續沿著黃河直到蘭州,與隴海線交匯。”

    “殿下,這可是百年大計,可傳世千萬年啊。”林千譽激動地說道,“隻是這火車什麽時候能好?”

    “宋博士他們已經造出一個原型機,在研究院和本溪的鐵軌上跑了一個多月。中間有些問題,在不斷改進。預計明年第一台蒸汽機車會造出來。修鐵路不是小事,要做好各種準備。首先鞍山、撫順的鐵和煤要完全開挖出來,鞍山、千山鋼鐵廠的高爐要擴建,前兩年研製出來的平爐也要修建。”

    “鋼鐵廠大建之後,三酸兩堿的化工廠也要擴建了,而這些工廠的大建,對原料的需求就會猛漲,相應而來的就是運輸的要求。這簡直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

    “不過這些在殿下的深謀遠慮下都不是問題,我們藏在暗處的十年積累,現在可以完全拿出來了。現在想來,殿下真是暗夜懸日,明照千古萬裏啊。”

    “沒有那麽誇張,我們的這些成就其實也是在諸多前人的積澱下薄積厚發。”

    神武帝當年也是點開了科技樹,還攀爬了數十年。後來雖然慢慢跑歪了,但集賢館和傳下的風氣習慣依然在,每朝每代都有人願意投入精力和心思去研究這些東西,好博得一份官身。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