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玄賈母

第三百四十三章 洪州輕舟連夜至(1/2)

    臨高侯趙鑫澤是寧王的曾孫。太祖登基傳承大統後,封同父異母的兄長為寧王。嫡子傳兩代絕嗣,庶孫繼嗣,封隨國公。後其子繼嗣,封臨高侯。算起來是隆慶帝的堂弟,後授洪州知州。

    正統帝身隕,隆慶帝一脈絕嗣,後來忠順、忠廉王皆死。臨高侯掐指一算,小心肝一陣亂跳,現在滿天下數下來,宗室裏他算是血脈最近的一位。

    那些日子他整日裏做著美夢,等著閣院大佬們下詔傳他回京繼承大寶。可是左等右等,卻等來了封劉玄為漢王的詔書。這就非常明顯了,現在全天下都知道,想必是宗室守製期滿,劉玄尚配寶慶公主,並攝監國,然後公推繼位大寶,傳承神武帝皇統。

    臨高侯這個氣啊,天天在府裏破口大罵,罵劉玄是曹操王莽,滿朝文武都是忘恩負義之人,仁廟、孝廟兩位先皇的屍骨未寒,這幫家夥就想捧著趙家天下,賣個好價錢。一群背主求榮的小人。

    正越罵越氣憤的時候,悄然來了幾位人,有江西的世家,也有江西的名士,為首的是名滿天下的蒲林公。這一位跟富時景是同科好友,與歐陽毅、高益等義理派往來甚密。

    “侯爺乃天潢貴胄,太祖苗裔。而今小人擅權,亂國殃民,朝廷陵替,綱紀崩摧。此危難之際,侯爺當登高振臂一呼,天下忠義之士必當呼應如雲,再舉兵討逆靖難,自能撥亂反正,傳嗣太祖皇統。”

    蒲林公慷慨激昂的一席話,臨高侯跳了起來,滿臉通紅道:“某才學淺薄,但也知道忠義道德,今聽得名公教誨,自當義不容辭,願為天下之先。”

    在他們的支持下,臨高侯當晚勾連了洪州駐軍,效前漢周勃除諸呂事,左袒起事。江西行省自布政使以下,原本對朝堂更迭之事,抱著不支持不反對更不願擔責任的態度。看到臨高侯起事,江西行省文武官吏除了少部分踴躍支持外,其餘的則千言萬語不如一默。臨高侯和支持者也不敢趕盡殺絕,掌握了藩台、漕司等衙門後,隻是將這些人軟禁起來。

    蒲林公親筆寫下討賊檄文:“自唐虞三代以來,曆世聖人扶持名教,敦敘人倫,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履之不可倒置。劉賊竊太祖之嗣,亂君臣之序。焚太祖之傳嗣,毀先賢之綱常,皇陵文廟,狼藉滿地...皇綱覆墜,亂臣賊子皆虎狼,尊武毀儒,雜以腥膻,遂使大地陸沈,中原板蕩。”

    “鑫澤不肖,以體聖賢之道,與天下附托之重,藉太祖、高廟、仁廟、孝廟諸先皇在天之靈,默為嗬護,軍民用命,百姓歸心,先複東南各省,指日北征,匡正朝綱,上慰諸皇在天之靈,下解百姓倒懸之急。”

    “...實鑒吾心,鹹聽吾言。傳檄告諭,遍示知悉!”

    可惜一篇如此雄文,卻未能應者如雲。江、袁、撫、吉、贛等州縣皆拒受逆令,閉城守城。臨高侯舉兵,先攻南邊的袁州。世家名士勾連和收買的人在袁州城裏放火,蠱惑人心。袁州知州和兵馬使未戰先怯,率兵逃出城,直奔吉州。州同知投敵。

    臨高侯氣勢大盛,在蒲林公等人簇擁下,三進三讓,“勉為其難”地就任梁王,領天下兵馬大都督,討逆靖難大將軍。蒲林公授梁王相國,暫攝尚書仆射,其餘人等各領其職,把草台班子搭了起來。

    得勢的偽梁王決定攻打三省通衢的江州,好將“討賊靖難”傳遍江南諸省,召喚更多的支持者。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