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玄賈母

第三百二十六章 君故不見九州悲(二)(1/2)

    從廣平郡王府出來就到了永安街,先過藥王廟,再經過永興、崇仁等坊,便能可到東華門入皇城。

    吳三源、許知賢兩人,一身縞素,白紗裹著帽角,坐在素色轎子裏,臉上沒有半分悲哀之色,全是得意。

    迎廣平郡王入宮受遺詔,這就是擁戴之功,新君繼承大統後,自然少不了一番犒賞。他們兩人已經是左侍郎,再進一步,鐵定是要入閣了,如何叫他們不得意。原本在外麵,必須要裝得悲切,現在在轎子裏隻有自己,先得意一會再說。

    這等差事原本是打破頭才能搶到,吳三源和許知賢靠著韓東國和周天霞的力挺,才拿下這份光宗耀祖的好差事。

    在他們前麵,是廣平郡王的轎子。神武帝曾經嚴禁官民乘坐轎子,要不騎馬,要不坐馬車。可是到了本朝,轎子卻是越來越流行,尤其是士子文官,不會騎馬,不喜馬車,最愛坐的就是轎子。

    今日廣平郡王不坐馬車,卻坐了轎子,這表明的態度不言而喻。吳三源和許知賢透過晃動的轎簾,看著前麵裹著縞素的八人大轎,心裏暗暗歡喜。經過數十年不懈努力,文官們終於要壓倒武將了。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盛世,怕是要從新君開始了。

    轉到崇仁坊,走過拈花寺,隊伍停了下來。

    “怎麽回事?”吳三源問道。

    “回大人的話,五城兵馬司奉內閣的製文,在查抄拈花寺。”去前麵打聽了一番的下人連忙回稟道,“人馬太多,一時堵住了街道。那邊正在驅散,給王爺和大人讓路。”

    “嗯!”吳三源嗯了一聲,不再言語了。

    大行皇帝這數月身體時好時壞,朝中不少人都知道原因。其中一部分原因是隆慶帝信任的隱蓮、妙智兩個大和尚,進獻所謂的妙方。閣老和後宮裏都勸過,太醫院也說,這些妙方裏的藥,可能會短時間有奇效,但會傷及根本。

    可隆慶帝就是不聽,勸得厲害就偷偷地吃。身體壞了,就暫停吃,可等到好了一些,又經不過誘惑,悄悄吃起那些妙方。最後造成這天崩地裂的局麵。

    既然如此,必須有人出來扛鍋。於是隱蓮、妙智兩位高德大和尚立即成了妖僧,背上蠱惑帝心、下毒弑君等大逆不道罪名,被打入死牢。拈花寺、大佛寺也被下令查封。

    吳三源等人也知道,這隻不過是隆慶帝駕崩的原因之一,其中可能還有更多更深的原因。可是誰敢往下查?所以這兩位大和尚先背了所有的罪名再說。

    隊伍又開始緩緩向前走,吳三源撩開轎子窗簾,看到街道兩邊站滿了五城兵馬司的兵,還有各色的人在看熱鬧。靠著拈花寺的街邊,已經拘禁了一大群的和尚,有老有少,坐在地上,如喪考妣。想必不是為大行皇帝悲切,是哀憐自己吧。

    還有和尚被源源不斷地從拈花寺裏押解出來。因為隱蓮和妙智兩位和尚深得隆慶皇帝寵幸,所以投奔到拈花寺和大佛寺的和尚有不少,現在卻是被一窩給端了。弑君這大逆不道的罪名,他們就是稍微沾到點邊,也是萬劫不複的下場。

    不知為何,街道上突然發生了騷動,好像是兩夥看熱鬧的百姓起了衝突,互相推攘了起來。五城兵馬司大部分人手在查抄和看押,一時顧不過來,居然彈壓不住,讓這些百姓們衝到了街麵上。

    隊伍又一次被逼停了,五城兵馬司的人連忙過來,又是棍子又是刀鞘,一陣亂打把人群趕得東奔西走,反而更亂了。廣平郡王府的護衛們隻好也上前去幫忙,自家王爺趕著進宮去繼位,可不能耽誤了。

    正慌亂的時候,吳三源從窗簾間看到十幾個人從街邊的巷子裏跑了出來,一邊跑著一邊解開手裏的布包,露出一把把雁翎刀。同時,在街邊的茶樓酒館二樓,臨街的窗戶被猛地推開,露出二三十個手持強弩的人來,藍晃晃的箭尖對準了這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