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玄賈母

第一百五十七章 天地佐官事無常(1/2)

    越州蕭山縣城外的運河碼頭上,停靠著兩艘官船。

    打頭的官船上掛著兩麵豎旗,正迎風獵獵做響。此兩旗左書“欽命分巡兩浙沿海道監察禦史”,右書“奉旨會辦兩浙備倭平賊副使”。船首左右列有六麵紅色木牌,分別寫著“京兆府辛醜年鄉試解元”、“隆慶壬寅科一甲頭名進士”,“壬寅年成均館庶吉士”、“殿中司侍禦史”、“正七品宣議郎”、“從六品忠武使”。而船上最高的桅杆上挑著一麵方旗,上書一個鬥大的“劉”字。

    周圍停泊的船隻都遠遠地讓著這兩艘船,運河上來往的船隻,都有人望向這邊,低語細言。“是劉青天,劉青天來越州了。”“是啊,神目禦史來了,那些貪官汙吏,宵小惡賊隻怕膽都要嚇破了。”而時不時見船上有人對著這邊,隔空作揖,然後順船離去。

    李公亮拿著一紙公文,奔進了船艙裏,對劉玄和孫傳嗣說道:“四郎,傳嗣,這是最新的公文,兩浙布政司和轉運司聯袂行的文。”

    “哦,我看看。”劉玄接過來,細細一看,上麵寫著上月台風風雨甚大,藩台衙門的藩庫瓦飛牆倒,加上這月又曆冰雹襲來,徹底不複堪用。已經上報朝廷,撥款修繕。兩司已行文兵馬司,暫征北新關備軍駐所為臨時藩庫。備軍現已悉數調出,藩庫司庫大使及庫丁也都入駐,庫銀、行省魚鱗黃冊等物品轉存北新關藩庫。兩司行文告諭各州縣,秋糧依舊解送各常平倉,歲銀及年結賬簿轉送北新關新設藩庫,雲雲。

    “北新關,我們路過那裏,杭州城以北十五裏,運河的杭州門戶碼頭所在。有兩浙市舶司的征稅所,布政司的關驗所,轉運司的貨棧倉庫,杭州守備的巡檢所。更有兵馬司的一營兵駐在那裏。想必指的就是兵馬司那營兵馬的駐所吧。”

    “四郎說的沒錯。”在旁邊伺候著的韓振開口答道,“小的閑暇時,杭州城都轉過,那北新關也去過,確實有一處兵馬駐所。據說是前唐鎮海軍節度使錢氏割據臨安時所修的。牆高一丈五尺,皆用磚石壘砌,方圓近兩裏,四角有哨樓,前後門還有箭樓,比一般的小縣城池還要牢固。”

    “依振哥兒所言,那就對了。”李公亮撫掌道,“這些家夥怕是入甕了。”

    孫傳嗣在旁邊驚問道:“重明兄所言,可是大人前些日子所說的那個逼君入甕的計策見效了?”

    “正是。”李公亮點頭附和道,然後轉向劉玄道,“四郎說的沒錯。兩浙地方,其它的都好有借托。刑獄屙晦,可托言幹才不足;政事沉積,可托言省文簡牘;無所作為,可托言訴簡詞稀。唯獨這賬簿卻是死物,賬目一查驗,上下其手、官紳勾結、敲骨吸髓、損公肥私的種種惡行頓時要曝於天日之下。”

    孫傳嗣聽到這裏,不僅長歎道:“屬下遊曆過河東河西、關中賀蘭,曾見過種種官吏惡行。也在河東臬台和刑部當過差,協審過諸多貪瀆案。貪官不算,大多故作姿態,難以親民。那最為民害者,一吏,二役,三為官之親屬,四是官之仆隸,此四種人怙勢作威,足使人敲髓灑膏,吞聲泣血。原本想著東南三吳,富庶之地,又有海商之利,當緩和一些。可跟隨大人巡察一番,才發現這兩浙有過之而無不及。”

    李公亮拍案歎息道:“是啊!天下貪官汙吏都是一般的。傳嗣這番話說得極為中的。我原本以為傳嗣明於刑獄,善於審斷,不想見識更在某之上,真是佩服佩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