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玄賈母

第一百零一章 東華門前風雷動(一)(1/2)

    皇城的正門是天-安門和正統門,但這兩個門平日不輕易開。首先隻有新皇繼承大寶時,被文武百臣和萬民擁立著從此兩門進,入皇城正殿登基。其次是聖上出入宮祭祀天地和太廟。再就是迎娶皇後,大婚時從此門接入。其餘時間是嚴禁出入的。

    因此文武百官上朝辦公,都是從東安門入皇城,或直入東華門,轉去太和門上朝,這叫禦門聽政;有大事時,相爺和閣老們直去乾清宮,在那裏召開禦前會議;其餘大部分官員不入東華門,隻是繞過紫禁城東南角,轉到午門左右兩邊的三省、五軍都督府等衙門裏,各自辦公。到了散班時間,再原路返回。

    今天不是大朝日子,眾多官員們穿著束帶的團領衫,戴著烏紗帽,陸陸續續從東安門進入,先到東華門前向聖上行禮,算是點卯,再自去各自衙門辦公。他們有緋袍,還有青袍,隻有少數的綠袍。補子有孔雀、雲雁和老虎、豹子,也有錦雞和獅子等。互相打著招呼,一團和氣。

    可大家的目光很快被站在東華門前兩個官員給吸引住了,一個穿著青袍,補子是鸂鵣,一個是綠袍,補子黃鸝,在袞袞諸公麵前,都是微末小官,可認識兩人的百官們卻不敢輕視。看到這兩位一身公服正裝,手裏各捏著一份奏章,一臉的凝重正色,有經驗的官員心裏在咚咚打鼓。怕是有大事要發生了!

    果然,那穿綠袍的官員走到東華門左側,毫不猶豫地摘下鼓槌,揮手輪將起來,把那麵聞天鼓捶得天響。

    守門的殿前司驍衛們有點麻爪了,他們可認識這兩位,且門前上百位文武百官都在看著,萬不敢動粗。隻好派人飛奔跑進去向殿前司和內侍省報信,先把鍋遞出去再說。

    過了一會,提知上書房太監翁德海帶著兩位小黃門氣喘籲籲地跑了出來,客氣問道:“兩位大人,可是有事!”

    “我等有奏折叩闕上奏聖上!”那兩位異口同聲道。

    得,果真如此。

    後麵圍觀的文武百官發出一陣低低的嗡嗡聲。叩闕上奏就是那些沒有資格直接把折子遞到皇上跟前的官員,通過擊響聞天鼓,在東華門前叩宮門的方式來把奏折遞進去。不過這種繞過三省和五軍都督府的做法是逾越之舉,再有禮,後麵都會受到懲戒,所以很少有官員會這麽做。

    “遞上來吧。”翁德海不動聲色地說道。

    兩位官員對著宮門跪了下來,朗聲道:“臣翰林院成均館都檢校文字劉玄!”“臣翰林院成均館正字郎潘籍!”“有本上奏天聽!”

    “臣奏為請移太上皇皇太後居外禁以安內外折!”

    聽到劉玄讀出第一句,不遠處圍觀傾聽的文武百官們都忍不住轟地一聲,就如同幽靜的密林裏鑽進一隻大貓,數百上千的鳥兒全嚇得飛了出去。

    “肅靜!肅靜!”翁德海不滿地尖著嗓子大喊道,狀元郎上奏說了什麽他不管,可要是他聽錯了,回去複命說錯話了,那才是大事。

    百官的雜聲被翁德海給壓下去了,劉玄繼續開始朗聲念道:“臣聞天無二日,國無二主。大明宮,自太祖始初,乃宴群臣萬民,延藩國外附,示恩威於四海之庭,實為大秦北辰天樞之所。太上皇效堯舜之賢,禪位當今聖上。大典已行,天地太廟皆告祭,名分已定,四海萬民皆受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