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玄賈母

第九十七章 成均館裏風波惡(一)(1/2)

    翰林院在皇城的西南角,軍機班衙門後麵,靠南海湖邊上。這裏有一大片清貴的衙門,從國史館到收藏整理曆代先帝禦書文字的天章、寶文、顯謨三閣,從收藏朝廷中樞文檔的資政館到收藏內禁文檔的龍圖閣,還有為數不多屬於軍機班、五軍都督府的樞密院、武顯閣、武翼館都在這裏。

    成均館就在隸屬翰林院的一片館院中,隻有小小的一棟閣樓。本科二甲進士,十位庶吉士之一的潘籍抱著一堆的文卷匆匆地走了進來,放在桌子上後抱怨道:“持明,這堆東西可算幫你整理完了。”

    “多謝淳之了!”

    “這些都是我朝數十年來的賦稅表冊,你看這些東西做什麽?”

    潘籍搽拭著額頭上的汗問道。現在都九月份了,秋老虎依然凶狠,天氣悶熱,稍一動作就出汗。偏偏翰林院這塊地方最重儀表,稍有疏忽就被前輩上司訓斥,或被它館閣的人指指點點。所以再熱,這公服也須穿得整整齊齊,嚴嚴實實,真個熱死個人了。

    “看了這些表冊,就可以知道我朝百姓每年要繳的賦稅,應的徭役,切實知道百姓之疾苦。又可以知道商稅、關稅、市舶稅、契約印花稅、雜稅多少。這些可是我國朝之根本,上到天子宮內用度,下到官吏兵卒糧餉,都要從此中獲取。”

    “持明說得沒錯,你關注的東西就是不同。其餘庶吉士和觀政的進士們,都忙著翻閱曆代名臣筆記,瞻仰先帝諭令,唯獨你在細讀這些渾濁凡俗之文牘。”

    “哈哈,要是我們散了館,各自授職,就沒有這麽好的機會拿到這麽多這麽詳細的資料。”

    “這也倒是。我去各館閣,各衙門索要這些文卷,隻要亮出成均館庶吉士的腰牌,都會給這個麵子的。”潘籍笑著說道。

    確實,成均館庶吉士有“儲相”之雅稱。更有仕途老前輩總結道,“庶吉士先登青雲上,進士出身連連升,同進士苦幹熬歲時。”所以庶吉士到了哪裏都要給份麵子。你在那裏苦熬資曆歲月,人家一轉二轉三四轉,騰空就上去了。今天不給麵子,等到人家做了你的主官上司,嗬嗬,你就燒香拜佛自求多福吧。

    “持明,你看了這些時日,看出些什麽來?”

    “我朝賦稅沿襲前周,不同課目上略有浮降,不過還算中肯,不少征也不暴斂。”

    “太上皇秉政時期,就有人上書,地方賦稅過重,民不聊生,尤其是逋賦者眾多。按我朝律令,逋賦者一年者,當眾訓示,兩年者當眾杖十,三年者抄沒家產,以抵欠稅。當時不少人上書,說這是惡政,求廢除。太上皇秉政二十多年間,四次下詔蠲免地方逋賦者,恩澤十數萬戶,被人稱頌為千古仁君。今上似乎有改弦易轍之意,登基以來年年下旨,要戶部和三司清查虧空,追繳拖欠。”

    “淳之也是看得仔細,深究得明白。”劉玄笑了笑,左右看了看,屋裏隻有他們兩人,便低聲道:“能上官府名冊的逋賦者會是普通百姓嗎?小民們稍微拖欠一日,就會被小吏折騰的半死,敢拖欠嗎?所以這逋賦者絕多是地方士紳,他們族裏有人中了文武科舉,或成了名士大儒,有了一份體麵,便敢拖欠賦稅了。地方州縣的官員如何敢動他們?隻好將他們登記入冊,如實上報,便成了這逋賦者。”

    “所以他們的親朋好友便頻頻上書,一通天花亂墜,把逋賦者說得無比淒慘。逋賦者以地方鄉紳居多,各個都跟四王八公十二侯關係密切。太上皇秉政時厚待這些勳爵,大節上多行壓製之舉,這些小利上就多讓讓他們,這才有了那四次蠲免恩旨。”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