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玄賈母

第五十五章 太學年考有蹊蹺(二)(1/2)

    “這裏也有一首好詩,《秋涼晚步》,‘秋氣堪悲未必然,輕寒正是可人天。綠池落盡紅蕖卻,荷葉猶開最小錢。’”

    另外一邊,一位副考官也高聲道。

    “不錯,不錯,確實又是一首好詩,生動活潑,意趣盎然,與前一首不相上下。”

    “李大人,秦大人,這回你們還能猜出是哪位學生作的?”鍾升笑著問道。

    “如何猜不出?能作出與自省不相上下的詩,怕隻有劉持明了。”李守中和秦基對視一眼,大笑道。

    “好,這兩首定為上,可有異議否?”鍾升高聲問道。其餘六位副考官紛紛道,“無異議!”

    “好,去封存房裏,取乙三十六號和乙六十四號兩份題詩卷子來。

    “好!”

    取來後,鍾升叫人打開封條,果真,《秋思》是沈三思沈自省寫的,《秋涼晚步》是劉玄劉持明寫的。

    “哈哈,果然!可有上好賦詞?我要看看今年國子監的這兩位大才,到底是如何成色。”

    “鍾大人,我這裏有一首。少年意.長安古道,長安古道馬遲遲,高柳亂蟬嘶。夕陽鳥外,秋風原上,目斷四天垂。歸雲一去無蹤跡,何處是前期?狎興生疏,酒徒蕭索,不似少年時。”

    副考官念完後,室內一片寂然。過了許久,鍾升才悠然歎息道:“好一句不似少年時。情難止,悲歌起,回首往事,恰是白衣追風時。”說到這裏,他還忍不住去拭了拭眼角。

    “不用它想,定是自古人生長恨水長東的劉持明。”

    “鍾大人應當猜得沒錯。”李守中也附和道。

    “此詞評為上,可有異議?”

    “無!”眾副考官齊聲道。

    “丁五十二號卷,去取了來!”

    打開一看,這首《少年意.長安古道》果真是劉玄所寫。

    鍾升拿著這份詞卷,歎息道:“守中,我等十七歲時,還在想什麽?可這持明卻已經寫出‘自古人生長恨水長東’,‘不似少年時’這等看盡繁華的詩詞。”

    “《楞嚴經》卷四有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生死,常在纏縛’。持明應該是還保留著前世千百劫的些許靈智,或許隻有這樣,他才會寫出這等洞悉千古,勘破纏縛的詞來。”

    “沒錯,守中你說得沒錯。隻怕過幾日,京華士子文人們,都要在曲江湖邊,折柳歎唱道,‘不似少年時’。”

    “沒錯,鍾大人說得沒錯。”眾人紛紛附言。

    下來是評判製義和策論。

    一位副考官拿著一份製義,開明就是一句,“大賢舉先聖之心法,明道統之相承也。”

    “嗯,這句破題破得妙。看接下來的承題如何。”

    “夫聖賢身任斯道之寄,則其心自有不逸矣。由禹以至周公,何莫非是心耶?”

    “不錯,不錯,這承題也十分切題。‘孟子舉之曰,道必有所托,而後行於世,聖賢同其道也;然而天無二道,聖無二心,其憂勤惕厲一也。堯舜尚矣,自堯舜而下的統者,有禹湯焉,有文武周公焉’。這起講也妙啊。”

    副考官一氣讀完,隻覺得暢快淋漓,連讀了三遍後,直接給了一個“上”,拿去遞交給了鍾升。

    此時的鍾升正在讀一篇被另一副考官評為上的策論,“天下皆怯而獨勇,則勇者勝;皆暗而獨智,則智者勝。勇而遇勇,則勇者不足恃也;智而遇智,則智者不足恃也。夫惟智勇之不足以定天下,是以天下之難蜂起而難平。蓋嚐聞之,古者英雄之君,其遇智勇也,以不智不勇,而後真智大勇乃可得而見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