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仙

第一百十章 覺悟(三)(1/2)

    傳聞如來佛祖在菩提樹下頓悟,明上下浮屠之法,成就真佛,靠的就是開悟明心。而開悟明心首先就要知世間因果,然後才能尋解因果之法,直至解脫生死。這一超脫大道被佛祖歸結為四聖諦,即苦、集、滅、道四諦。

    苦諦便是這世間的苦果;苦果無處不在,無人能夠避免。

    而之所以有苦果便是業的根源,什麽是業?愛恨情仇等等,甚至連父母之情俱都是業,所以才有了諸多苦果。這便是集諦。

    要想解除苦果,便要滅愛恨情仇,當沒有這些牽絆之時,也就沒有苦果,於是就有有了滅諦。

    如何才能把五念全消、五音隔絕,尋找到一個真正能夠超脫生死的方法,這便是道諦。

    明因果,尋解脫之法,如來佛祖根據四聖諦,又得出了上下浮屠兩種道諦。

    下浮屠法,唯我之法,我欲我想,我作我為,無牽無掛,無礙無傷。旁人的痛苦於我何幹?於是七情斷絕,便是親如父母兄弟也不過是業報一場,不能亂我一心。當心中隻有自己時,自然不會為萬事瑣心,得清淨自在而超脫生死。

    上浮屠法,無我之法,我念眾生,眾生卻不必念我,慈悲為懷,渡己渡人。世間苦痛感同身受,眾生之樂而我樂,眾生之哭而我哭,一草一木,俱我所思。當我的苦痛不在於‘我’,在眾生時,‘我’已成空,自然就達到了忘我無憂的大自在境界,‘我’即成佛,一樣的清淨自在而超脫生死。

    下浮屠法,對人無情,對己有情;上浮屠法,對人有情,對己無情。下浮屠法若在人世,殺戮橫行,能有幾人成佛?上浮屠法若在地獄,則惡者愈惡,佛法再慈悲也不能感化極惡之人。故此佛祖才把二者一在陽世,一在陰間。

    墜地獄者都是罪孽深重之人,花言巧語、讒言獻媚、奸詐使滑等盡而有之,隻有得下浮屠之人,才能唯我不變,施展大神通送其入輪回,贖前孽,解脫因果。地藏王之入地獄,正是為此。

    可惜陽世也有墮落之時,當正道不彰,醜惡橫行,慈悲之心再盛也無用,佛法消沉,高僧避世,這便是末法時期。此時陽世即地獄,唯下浮屠法可救,故此佛祖在陽世涅槃之時,點地藏王為佛滅之日的佛門之首,借其手再鑄人間,直至未來佛出世。

    少司命當初說佛祖藏私,故意把上下浮屠分傳不同弟子,怕人超過了他,還真是冤枉了佛祖,隻因這根本就是不同本心的佛法,除他自己外非一人能夠兼得。

    興亡總在交替之間,輪回亦是如此,人世有明就有暗,暗到極處即為明,明到極時就為暗,唯輪回永恒不變。

    方仲隻是聽通悔大師訴說過佛滅之日和未來佛之事,而通慈大師不辭辛苦到這八方幽都來看這菩提樹,便是擔心如今這陽世已到了佛滅之日,而未來佛卻遲遲未出,想要一探究竟。畢竟傳聞未來佛也是隻有在菩提樹下頓悟過的人才有此資格結束這一輪回,重新宣揚佛法,勸化世人以慈悲之心待人。

    方仲盤坐在菩提樹下,偷眼向四周一瞧,除了隨五位靈女而來的僧人之外,並無其他人等,而通慈大師和智真、智淨這次也未混入隨駕的僧人之中,不知他們去了哪裏。他又未習過佛法,不知在菩提樹下要頓悟些什麽,隻知此樹自有一股神秘莫測之力,讓靠近它的人心靜神馳,忍不住要入夢沉睡。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