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三千年肖遙桑青葉

243 爭搶(1/2)

    張東皋笑著說道:“這是正常現象,因為這些都不是同一個時期蓋的章。”

    除了肖遙和王小先之外,於宗文和唐天豪也有這樣的疑惑,都耐心的傾聽。

    張東皋給出的解釋很詳細也很清晰。

    “續編”的“三璽”鈐於乾隆五十六年到五十八年的兩年之間,而“乾隆五璽”一般鈐於“初編”完成的乾隆十年到五十六年期間,如果較早進宮而初編未編入的,“五璽”到“三璽”的鈐印時間就會相差最多達到四十六年,所以有相當一部分“續編”的印泥顏色會顯得偏暗一些,這種現象經常可以在其他“石渠寶笈續編”的藏品中看見。

    偽作反倒是做不出這種效果的。

    “乾隆五璽”使用的是一種非常特殊的印泥,而且基本上接近明末清初的材料配方,經數百年顏色仍然紅豔,而且調料是油水混合,所以印色可以看見有顆粒感,這種印泥到了乾隆晚期及嘉慶年間基本絕跡了,幾十年後嘉慶皇帝在書畫上鈐的印章部份用的是與乾隆相同的印泥,有部份是用了當時的油印印泥,所以會有更明顯的不同。

    這種現象經常可以在博物館展出的清宮舊藏中看到。

    例證很多,但能說明問題還需要一張圖譜,正好故宮博物院所藏《元歐陽玄春暉堂記》“續編璽”與“乾隆五璽”蓋得很接近,盡管印刷品顏色偏差嚴重,但還是很容易看出印泥顏色不同的現象。

    聽完張東皋的鑒定解說,除了肖遙和王小先這兩個內行人,其他三人都覺得收獲很大。

    仍然還是鄭孝武搶先說道:“這幅畫我要了,王總你給估個價。”

    “估個價沒問題,但你想要的話那就有問題了。”這幅畫太難得了,王小先也是勢在必得,“我們藝韻的秋拍還缺少真正的壓軸拍品,這幅畫正合適。你們都知道,肖總現在是我們藝韻拍賣行的唯一一個鑽石級貴賓,送拍不抽傭金,這幅畫最後能夠拍出一個什麽樣的高價來,都是有可能的,這樣做才最符合肖總的利益。”

    “那可不一定,我願意在最高估價的基礎上,溢價30%拿下這幅畫作。上拍的話,未必會有我出的價格高。”鄭孝武寸步不讓。

    於宗文也插言道:“你們兩個倒是先爭起來了,我也湊個熱鬧,這幅畫我也想要,咱們還是價高者得吧,這樣不傷和氣,王總你先給估個價。”

    難得遇到一件國寶級的精品畫作,偏偏還有兩個富豪在旁邊競爭,王小先隻能先給出估價:“我給這幅畫的估價是3億元。”

    和剛才的估價一樣,王小先的估價偏高了一些。

    “3億9000萬,這幅畫我要了。”鄭孝武沒有任何猶豫就給出了報價。

    這個價格有點太高了,於宗文雖然也想拿下這幅畫,但他心裏的最高估價是3億5000萬,鄭孝武的報價這麽高,他隻能放棄競爭。

    “鄭總確實很有誠意,我還真不敢保證這幅畫上拍之後能夠拍出這樣的高價來,那我就不和你競爭了。”王小先很是無奈。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