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小李萍

第34章 鳳凰村民(1/2)

    林小小很喜歡這種學術討論的氛圍。

    雖然討論到最後也沒有定論,但把幾種可能都列了出來,的確有助於現場流調時有所側重。

    李白用筆圈出白板上幾個重點,“這幾方麵就是我們現場流調時要重點注意的,好,現在大家出發。”

    應急小組加上兩個實習生,將現場采樣需要的東西裝上現場流調車,先趕往鳳凰縣人民醫院。

    ——

    鳳凰縣人民醫院。

    雪天路滑,等市疾控應急小組到達縣人民醫院的時候,已經是下午2點多。

    縣疾控現場流調的人員接到李白的通知,已經提前趕到縣醫院。

    上報疫情的縣醫院急診科主任接待李白一行人。

    幾名中毒病人被安排在一間病房。

    先看過病人的病曆檔案,再到病房內看病人的具體症狀。

    一眼能看到的是病人的皮膚症狀。

    林小小之前隻在課本上看過砷中毒病人的症狀圖片,沒想到來疾控實習第一次見到真實病人的樣子,跟書上的圖片還是有所不同,感覺微微有些震撼。

    4個病人皮膚上都有米粒樣的顆粒。

    指甲上也都有米白色的橫紋。

    病人張翠因為流鼻血,左鼻孔還塞著一團棉花。

    正當林小小盯著病人看症狀的時候,李白已經開始了流調經典的靈魂三問。

    根據引起疫情原因的不同,靈魂三問也不盡相同。

    如果是病毒或細菌類的傳染病,靈魂三問一般是:從哪來?到哪去?接觸過什麽?

    如果是中毒事件,靈魂三問就會變成:去過哪裏?吃過什麽?用過什麽?

    不過林小小覺得所有流調基本上也可以總結為通用的靈魂三問:從哪來?到哪去?接觸過什麽?

    就算是中毒事件,那麽中毒的方式可能分為空氣接觸,食物攝入,皮膚粘膜接觸等等,這些都可以歸類到接觸過什麽中。

    李白的靈魂三問結束,總結出4個病人的流行病學史。

    4個人皆是鳳凰村村民,自入冬以來活動範圍就局限於鳳凰山上。

    偶爾會去山下集市購買一些生活日用品。

    村民職業皆是茶農。

    近期都沒有給茶園噴灑農藥的行動。

    鳳凰山附近也沒有金屬冶煉廠,未接觸過跟砷元素相關的製造業。

    但在日常生活用品中,不排除有含砷的搪瓷製品。

    日常用水來源於自家深水井。

    患者家中也有燒煤的習慣。

    進入秋冬季,4名患者都曾有過頭疼腦熱症狀,吃過藥,但藥的種類不盡相同。

    單從剛才詢問到的流調資料來看,很多常見的砷中毒因素可以排除,但也有不少其他線索。

    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去患者家裏實地勘察,這也是現場流調最重要的環節。

    ——

    鳳凰山上鳳凰村。

    因為剛下過大雪的緣故,通往鳳凰山上的路異常難走。

    從縣人民醫院到鳳凰山腳下又行駛一個多小時。

    鳳凰山上山路陡峭,又被積雪覆蓋,汽車無法進入,疾控一行人隻能下車步行。

    拎著采樣箱、空氣采樣器等現場采樣工具,從山腳下踩著被積雪覆蓋的青石板路,一步一步到達半山腰的鳳凰村。

    現場流調最重要的目標是4名患者的家及周圍環境,但鳳凰村其他村民也要檢查。

    為了防止村民已有砷中毒症狀,但沒有去醫院就診,所以疾控一行人還要對其他村民進行體檢。

    先找到鳳凰村的村長,由他通知鳳凰村所有村民關於疾控一行人來到目的,通知村民在家裏等候疾控人去體檢和檢查家裏周圍環境。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