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崢林逾靜

380 魔角(1/4)

    對誌在科研的人來說,學習,是唯一不能停下來的事情。

    當他停止學習,消耗過去的知識油滑度日的時候,他就已經死了。

    或者說,比死還可怕。

    他會不自覺地成為一個上位的剝削者,用自己的聲望、地位與人脈成為年輕人不得不依賴的資源分配者。

    好在,大多數學者並沒有停下來。

    李崢更是要超過去的。

    隨著向凝聚態與超導方向學習的深入,袁園也終於成了一個他繞不過的學習對象。

    與那些複雜到常人難以理解的學術成果不同,袁園在他那令使人驚歎的論文中,隻做了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

    將兩層石墨烯膜疊在一起。

    然後旋轉1.1°。

    接著,如佛祖開光一般。

    這片石墨烯成為了超導體。

    為了印證這件事,還需要一個1.7K(-271.45℃)的環境。

    雖然這種環境要求比較嚴格,但依然不妨礙這個發現的重要性,以及魔性。

    就是這麽魔幻,1.1°的旋轉,徹底改變了一坨物質的性質。

    因此,這個角度又被稱之為Magic-angle,“魔角”。

    一旦Magic出現,往往也就意味著這是一件人類無法解釋的事情。

    但這並不妨礙人類去試著揭穿它。

    科學家,不就是就揭露魔法的一群人麽。

    此後,學者們利用掃描隧道顯微鏡對魔角石墨烯係統展開了深入的觀測。

    現代科學雖然還無法用抽象原理解釋這件事,但科學工具已經精湛到觀測其中每個電子的動向了。

    研究發現,當電子過多或過少時,魔角石墨烯如同正常金屬,其中的電子處於相互獨立的狀態。

    然而當電子數量處於超導發生的臨界點時,電子間突然發生強相互作用以及糾纏。

    如同那句“要有光”一樣,超導在這一時刻發生了。

    隨著“強相互作用”、“糾纏”這些名詞的出現,對於這個現象的理論研究,也便到達了科學的邊際。

    毫無疑問,這已經是量子物理探討的事情了。

    深入到這一步,李崢也逐漸意識到現代科研中一個滑稽的事實。

    科學原理雖然止步良久,但科學實驗卻沒有停下來的理由。

    連把兩層二維石墨烯扭轉1.1°這種事都幹得出來,可見實驗物理已經誤打誤撞喪心病狂了多少年。

    這當然是個偉大的發現,但隻要在基本原理上無法解釋這件事,那它也僅僅隻是個發現。

    這些一層層“為什麽”的追問,最終無一例外地都會交給量子物理來解答。

    但量子物理自己似乎都還沒完成對自己的定義。

    《生物物理》的課前的教室中,李崢舒了口氣,合上了書。

    “這次,是真的高難度挑戰了。”

    “不如說是撒網賭博吧。”林逾靜拖滾著電腦屏幕上的論文目錄道,“每種似乎有可能超導的物質,都會被用各種方法撕扯和扭曲,然後放到低溫環境裏通電,一旦觸發超導,這輩子就穩了的感覺……”

    “超導?”後方一個同學探過頭來,“你們也玩那個遊戲嗎?不是冰 雷就能觸發超導了麽?”

    兩個人回過頭,難以理解地看著那個同學。

    雖然不知道他在說什麽,但低溫 通電=超導,似乎也有道理。

    在兩人的嚴肅審視下,那位同學很快縮了回去。

    “打擾了……我應該是搞錯了……不玩了還不行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