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初秋容止_

第73章 第一桶金(1)

第二天一大早,初秋和二嬸到賣魚的攤位要了一些魚腸,做了幾個樣品。 宋清宏和宋清亮聽張伯的建議把攤位擺了在羅平縣的玉蘭街口,此處人口來往密集,特別是這幾日祭拜海神娘娘的日子,人員流動更是大曾。玉蘭街往東是百米遠是城中心,各種商販小吃攤位,往北是人流車馬最多的各種客棧,前麵還是各種酒樓飯莊,往後不遠就是一個臨時垃圾堆,所以此處蚊蟲蒼蠅也多。 籠子擺上半小時了還無人問津,陳氏開始急了,這跟她預想的“哄搶一空”不一樣啊,心急的扯了扯初秋:“秋兒,咋都沒人問呢?” 初秋也納悶,人來人往的怎麽一個詢問的人都沒有呢?不過,她觀察了好一會兒,她家的籠子還是挺吸人眼球的,雖然沒人詢問,但好奇的人倒不少。 “你急什麽啊?這才剛擺上多久?”宋清泉倒是心寬,篤定地坐在牛車板上。 幸好宋清宏趁著這會空檔放牛和驢去了,否則不知要吐槽成啥樣了。 “大爺,隨便看看,這是捕蠅籠,捕蚊蟲蒼蠅可有效了。” 初秋發現一位身穿錦袍長杉的老者來回打量捕蠅籠,便出聲邀請他就近觀看。 老者一手摸著兩個核桃仁,一手背在身後,下巴指指不遠處屋簷下掛著已經捕有三四隻蒼蠅的樣品,問道:“這玩意兒叫啥?” 初秋熱情有禮的介紹:“這叫捕蠅籠,夏季蚊蟲蒼蠅頗多,大夥對這些煩人的東西深惡痛絕,有了這個籠子,各位就可以過個舒心的夏季了,大爺要不要買幾隻回去試試?” 初秋嗓子一扯開了,周圍對籠子好奇的人也圍了過來。 “這籠子真有這麽靈驗。”一位挎著籃子的婦人問道。 初秋笑著:“嬸子,事實勝於雄辯,你看看咱做的這個樣品便知道了,這可不是吹虛出來的。” 陳氏附和:“不瞞大姐,這籠子在咱家試了靈驗後才拿出來賣的,咱可不是說誑語的人家。” 老者似乎頗有興趣,指著地上擺還未裝置完整的網子和籠子架道:“給咱示範一下這籠子是咋弄的?” “好嘞,”宋清泉忙拿起零件,對著越來越多的人群喊道,“有興趣街坊鄰居們往這兒看一看。” 他一邊安裝籠子一邊簡單解釋要放的東西,裝完後往眾人麵前一遞,“把籠子往蒼蠅蚊蟲多的地方一掛就完事,捕的蒼蠅蚊蟲還可以拿來喂養家禽。” “這籠子咋賣?”婦人問道。 陳氏道:“大姐,咱不張口來價,就買十三文吧。” 婦人一驚:“如此貴?”眾人也紛紛表示貴了些。 陳氏無措地看了眼初秋,她平時賣點無本銀的山果,能賺一文是一文,可正兒八經的的買賣還是頭一回,沒經驗,也不清楚這定價是不是太高了。 初秋對著眾人淡笑,“嬸子,這個真心不算貴。您看這個麻線,雖不是最好的,但咱用的也是頂好的一種,軔性強,耐用,一個籠子估摸用個兩三年不成問題的,還有這架子用的是從別處買來的麻竹,牢著呢,再算上雇牛車的本銀和人工,攤下來一個籠子賺不得兩文,隻是想著嬸子叔伯哥哥姐姐們能幫襯著,薄利多銷罷了。”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