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隆廖傑

第2074章 潘金蓮的饅頭(1/2)

    接下來要去的地方是陽穀縣,陽穀縣距離八百裏水泊梁山的遺址所在東平縣不遠,在這裏拍完了就可以直接去梁山拍攝,不過這裏也隻能拍攝部分梁山的場景。

    經過滄海桑田的變遷,如今的水泊梁山已經不複大宋時期的盛況,水域麵積大大縮小,在這裏是沒辦法拍出波瀾壯闊的水景的,所以許多和水泊梁山水景有關的鏡頭,將來會去合浦星島湖、北海十裏銀灘進行拍攝。

    水泊梁山周圍的縣市流傳著許多關於《水滸傳》的傳說,隨著經濟的發展,這裏漸漸開始打造以《水滸》為主題的旅遊景點,陽穀縣有這麽好的資源,當然會進行利用,所以馮大有就和當地政府合作,修建了水滸文化街。

    以宋代曆史文化為背景,將發生在陽穀的曆史故事和人文景觀相結合,來展示千年古城原汁原味的建築風格和民風民俗,複現了宋朝時期陽穀縣市井裏巷的風貌;主要景點有武大郎家、王氏茶坊、西門慶五大店鋪、獅子酒樓、玉皇廟等。

    日後有句話叫做“大義梁山,好漢鄆城,水韻東平,英雄陽穀,俊傑高唐”,說的是梁山周邊的縣市聯合起來以水滸文化為紐帶,共同打造水滸主題旅遊資源,如今借著拍攝《水滸傳》的機會,沈隆讓馮大有在這些城市提前建造了不少景觀,不光有利於拍攝,等電視劇播出之後,還能迎來一波旅遊熱潮。

    沈隆帶著劇組來到這裏,提前來這裏適應環境的宋文華和王思懿迎了出來,王思懿端出來一大盤炊餅,“這些都是人家親手做的啦,大家嚐嚐味道怎麽樣!”

    炊餅就是當年的蒸饅頭或者蒸饃饃,也稱蒸餅,古人喜歡把一切麵食都叫做餅,比如麵條叫湯餅、煮餅;又因宋元時期民間主要的烹調方式就是煮和蒸,而且很多時候民間常用的炊具就是指蒸具和煮器,加之宋仁宗的名字叫趙禎,為避諱,蒸餅就變成了炊餅。

    這點簡單的曆史常識,當時還真有不少人不知道,有些水滸劇在關於炊餅的問題上,基本都是用燒餅,甚至大餅之類替代,沈隆自然不會犯這種錯誤;為了防止觀眾誤會,他打算播放《三國演義》時候一樣,每一集結束都讓人來講解。

    《三國演義》每一集結束後主要講解的是曆史常識,而《水滸傳》沈隆則打算主講市井風俗,這兩部劇畢竟是有區別的,《三國演義》是曆史劇,《水滸傳》則是江湖市井劇,一些都得圍繞主題來。

    “看起來挺不錯的啊!你一個寶島姑娘,竟然學會了蒸饅頭,這可挺不容易。”劇組眾人多王思懿刮目相看,馬上就有人拿過饅頭嚐了起來,這一嚐再次讓他們感到意外,饅頭又軟又甜,還真挺好吃的。

    “比我家裏做得都強,小王你這饅頭做得都真能拿出去賣了!我看,在陽穀縣拍戲這幾天,咱們每天都吃饅頭吧!”就連劇組裏的山東人都忍不住稱讚。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