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隆廖傑

第1691章 惜人才沈隆入川(2/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劉備有些不忍,所以一聽說沈隆的事跡,他就想把沈隆調到蜀中來協助諸葛亮處理政事,但又覺得荊州實在是太過重要,二弟領兵在外也的確需要這樣一位在他身邊,如此才能放心,於是劉備陷入猶豫之中,一時間不知道如何是好。

    “子豐既然能看到結好孫權的重要性,那麽對天下時局必定自有一番見解,不止汝可曾聽說過?”諸葛亮又問話了。

    “軍師果然神機妙算,沈將軍確有所言。”使者繼續說道,“沈將軍曾與關君侯評點天下,曰曹操如今能占據半壁江山,世人或言青州兵天下無雙,或言郭嘉、荀攸等人才智無雙;然沈將軍卻說此乃曹操屯田之功也。”

    “曹操大興屯田,使之征伐四方,無運糧之勞,屯田積穀乃為其兼並群雄,克平天下打下了基礎;正是因為如此,曹操方能在赤壁大敗之後迅速恢複元氣。”

    “這就好比戰國之時,世人皆曰秦國兵強馬壯方才一統天下,卻不知乃是鄭國渠、都江堰讓秦國連年豐收,糧草財貨早已超過其他六國所致。”使者將沈隆的話複述了一遍,“關君侯詢問子豐將軍如何才能掃平曹操,光複漢室;子豐將軍言稱,無非四個字而已,民富兵強則天下唾手可得!”

    為何諸葛亮日後六出祁山全部失敗?這固然有司馬懿老奸巨猾的願意,但最根本的問題還是蜀國的國力比不上魏國的緣故,魏國占據了北方,而北方則是如今天下精華所在,南方大多都是蠻荒之地,尚未開發完畢,無力提供足夠的物資供給大軍出征,這才導致了諸葛亮的失敗。

    細細分析便能看得出來,諸葛亮這六出祁山,幾乎沒有一次是因為軍事上的徹底失敗而退兵的,大多都是因為久攻不下,糧草供應跟不上才不得不撤兵;這其中的原因就是因為蜀國的國力跟不上,無力支持大軍長期出征,隻能將希望寄托在速勝上。

    而司馬懿也是看出了這一點,所以從來不給諸葛亮決戰的機會,隻需要穩穩守住,不留半點兒破綻,這樣以來諸葛亮就不敗而敗了。

    “子豐果然大才!”諸葛亮聞言為之動容,沈隆給出的答案比他預期地還要好,於是他馬上起身對劉備行禮道,“主公,如此大才若是放在荊州,著實有些可惜了,還請主公速速派人前往荊州,將子豐先生請回蜀中,若是子豐能為主公所用,則複興漢室在望矣!”

    劉備聞言不禁一愣,“此人竟讓軍師如此看重?吾定當遵從軍師之意,將子豐先生請到蜀中來;隻是子豐先生若是離了荊州,雲長又該如何?”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