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隆廖傑

第866章 壞招安梁山現裂痕(為想做一個廚師加更3/10)(1/2)

    送走了公孫勝,第二日又來了楊誌,自從沈隆在眾人麵前露了一手楊家槍之後,楊誌就時常來找他,也說起了楊家槍一事,沈隆推說幼年得異人傳授,楊誌也不疑惑。

    自從楊文廣在西夏建功之後,楊家就再無將才,其後裔大多當了禦前班直侍衛,能領兵打仗的少之又少,已經沒了重現楊業、楊延昭、楊文廣三代榮光的機會,不用死在戰場上,楊家子孫後裔倒是越來越多,偶爾有流落在外的也不稀奇。

    實際上楊誌本人也是楊家支係出身,並非嫡係子弟,故而沒辦法去當禦前班直侍衛,不僅得不到主家的照看,甚至偶爾遇到楊家嫡係子弟,對方還多有諷刺,所以楊誌出事之後無人照看,所以他才會對光宗耀祖如此執念。

    這些日子楊誌經常過來找沈隆比武,聽他說些天下大事,時間久了,楊誌對沈隆愈加佩服起來,多有過來請教。

    兩人酣暢淋漓的較量了一場,坐下飲酒暢談,楊誌搖頭道,“員外卻是客氣,處處讓著某家,不然某家怕是不到十個回合就落敗了!”

    “楊兄弟的武藝家傳深厚,我想贏過楊兄弟也是不易。”沈隆笑著應道,接著倆人一邊喝酒一邊說起了拳腳槍棒。

    說著說著楊誌就有點心不在焉了,追問之下,楊誌說出了實情,“實不瞞員外,某家這些日子一直琢磨招安一事,若是真能招安,某家多立功勳,說不定也能一嚐所願,光宗耀祖。”

    “楊家不同於折家、高家、潘家,縱使楊家出了天縱之才,想重現楊老令公、楊保州和楊總管昔日的功績卻難。”沈隆搖頭道,楊令公不用說當然是楊業、而楊延昭擔任過保州知州、楊文廣當過定州路副都總管。

    見楊誌不解,沈隆解釋道,“本朝立國與五代之後,對武人極為忌憚,尤其是楊家這樣的累世將門;折家、種家地處西北,要防備西夏就離不開他們,而高家、潘家和官家多有聯姻,深得官家信任,故而可以累世領兵。”

    折家和楊家還有親戚,高家、潘家常在東京,楊誌對這些都很清楚,經沈隆這麽一點撥頓時明白了,他們楊家既不在邊疆,又和官家沒啥親戚關係,官家念著他們祖上往日的功績,給些禦前班直侍衛的職位養著他們也就罷了,想再領兵怕是千難萬難。

    “狄武襄公何等英雄了得?如今狄家可還有領兵之人?武襄公諸子依舊不過隻能幫著官家看守大內罷了。”沈隆又拿出了狄青舉例子,狄青的幾個孩子同樣是這麽安排的。

    楊誌頓時變得麵色慘白,難道他真就沒有光宗耀祖的機會了麽?沈隆又把金國和耽羅島一事拿出來說,“楊兄弟若是招安,就算立下功勳,怕也難有出路。”日後楊誌屢立功勳,病死之後也不過被封了一個忠武郎的虛銜而已。

    “若能像那虯髯客一般拓地海外,史書上未必不能留下一筆嘉話。”說完沈隆壓低了嗓音,“以某家來看,數年之後亂世當至,身處亂世,效仿三國時諸葛家未嚐不是好事。”諸葛三兄弟分屬魏蜀吳,不管那家得了天下,他們家族都能保全,這也是曆代大家族的慣用做法,楊家未必沒有考慮過這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