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隆廖傑

第685章 魔幻現實主義(為複生加更4/5)(1/2)

    這次沈隆將目標瞄準了莫言的《紅高粱》,他還是食言了,之前說不待著張藝謀一個人薅羊毛,現在又看要從他的電影裏挖掘素材了。

    《紅高粱》全文字數並不多,一共十三萬來字,按照篇幅來算,可以算作長篇小說,不過要比沈隆規劃中的這篇短多了,一兩個月的時間就能搞定。

    他不打算全抄,《紅高粱》是發生在山東高密的故事,而他從來沒去過高密,原樣照抄的話很容易引起別人的懷疑,好在陝北也產高粱,雙水村當年在哭咽河上修起了大壩,灌溉了數萬斤的高粱。

    其餘劇情也會根據現實進行改寫,比如和抗日有關的那些劇情,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日本鬼子好像沒大規模進攻過陝北,事實卻並非如此,在抗日戰爭期間,日本鬼子曾經多次進攻黃原,直到1940年敵後遊擊戰基本切斷了日軍進攻黃原的補給線才停止。

    但陝北所麵臨的局勢肯定沒有高密那麽嚴重,所以書中的某些情節就不可能原樣照搬了,還有高密的生活習俗、慣用口語與陝北都大不相同,這些也是要修改的。

    沈隆選擇這篇小說,不僅僅是因為小說的名氣大,又被張藝謀改編過電影,還有更深層次的考慮,想要在文壇闖出一片天來,不僅需要好故事、好文筆,最好還能在文學模式上進行創新,而《紅高粱》完美符合這一需求。

    這就和電影導演一樣,想要在影史留下自己的名號,就不僅要考慮商業成就,還需要考慮藝術成就,最好能在電影語言、拍攝手法上有所突破。

    在八十年代後,尤其是明年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魔幻現實主義就逐漸在中國流行開來,誕生了諸如《白鹿原》、《古爐》、《紅高粱》、《塵埃落定》等一大批傑出的魔幻現實主義作品,影響深遠。

    同時也讓賈平凹、陳忠實、莫言、餘華、蘇童、格非、阿萊等作家成為文壇響當當的人物,樹立起了自己的旗幟。

    究其原因,除了馬爾克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讓魔幻現實主義在全世界引起巨大反響,剛剛重新開始放眼看世界的中國作家自然不能錯過之外,魔幻現實主義和中國的曆史及現實也天然吻合,具備誕生這種文學題材的土壤。

    中國是一個魔幻小說的大國,從《山海經》到六朝誌異小說再到《聊齋誌異》,可謂是浩如煙海,曆代作家不斷將這一題材推陳出新,鬼魅玄怪的因子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裏可以說是屢見不鮮,無論作者還是讀者對這一題材都極其熟悉。

    其次,馬爾克斯筆下的南美農村,和莫言的故鄉高密,賈平凹的故鄉商州——這些中國作家所成長的故鄉頗有相似之處,封閉神秘到處都有奇異的傳說,都處於農業社會向工業化社會的過渡階段,這種魔幻神秘的色彩是相似的,遇到的現實問題也是相似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