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下

第七十七章我是少年當驕狂(1/3)

    大興縣新修的學校確實不錯,全是瓦房,教室裏麵的鐵爐子燒的發紅,雲昭在這裏聽了半節識字課,沒有感到寒冷,看來錢花的結實了,就有好結果。

    燕京人的口音,聽起來有幾分熟悉,尤其是燕京官話,雖然還帶著一點應天府的腔調,不過,已經不那麽濃厚了,有了一兩分雲昭以前口音的意思。

    “沒必要專門學關中口音!”

    聽著先生們為了討好雲昭,特意開始拐關中話了,雲昭立刻阻止,說句大實話,身為土生土長的關中人,雲昭知曉,用關中話念一些千古名篇的時候,確實會少那麽幾分韻味,不過,用在軍中,那種硬的能把人頂一個跟頭的關中話,卻非常的合適。

    關中話適合兩軍陣前罵陣,適合一邊喊著“狗日的”一邊往腰帶上係人頭,適合在亂軍中取上將首級的時候給自己打氣。

    唯獨不適合拿來念書……(剛才試著用陝西話背誦了一下《嶽陽樓記》,不敢聽啊……)

    看來徐元壽先生編纂的《音韻》一書,應該普及了。

    徐先生早就說過,在大明百裏不同俗,十裏不同音的現象太嚴重了,這並不符合一個大一統的國家。

    當年秦皇同一了度量衡,看樣子還是不夠的,想雲昭身為帝國皇帝,直到現在,聽不懂本國的方言,這很丟人。

    不是聽不懂一兩個方言,而是同不懂好多,好多方言,廣東的,閩南的,江西的等等等等。

    聽自家臣子的奏對,需要通譯,這就很丟人了。

    一旦萬裏通音,那就再好不過了。

    好在藍田王朝的四成以上的官員出自玉山,這本以秦音變種為基礎音的《音韻》應該有施行的基礎。

    說起來很怪,有學問的關中人與田間地頭的關中人說的雖然都是秦音,但是,有學問的人,尤其是玉山書院通用的秦音,要比田間地頭的秦音好聽的多,隻是遣詞造句不同。(參見西安年輕人的秦音,與父母輩秦音之間的對比)

    徐元壽先生就是采用了玉山書院的秦音為基礎,做了進一步的改變,這樣的秦音根據徐元壽先生自誇,有鶴唳九天之清越,也有鳳鳴大地之醇厚。

    他之所以這樣吹噓自己搞出來的《音韻》,主要還是為了彰顯玉山書院,給天下讀書人立下規矩。

    誰都有些私心的,隻要對帝國有利,雲昭不在乎這點私心。

    燕京一帶其實是鄉紳勢力最強大的地方,他們因為居住在皇城邊上,見識也多,手段也多,知道該如何與官府鬥爭而不損傷自己。

    可惜,梁英是玉山官員,在治理地方的時候不缺乏手段。

    雲昭相信,她能把大興縣的事情處理的很好。

    張繡走了,雲昭接納了他推薦的秘書人選,不過,這個秘書年紀很小,才從玉山書院畢業兩年,名曰:黎國城。

    他是漢中人,父母雙亡,還是徐五想當年在漢中擔任知府的時候嗎,被楊雄發現的好苗子,親書,如今,從黎城出落成了黎國城!

    也是一個玉山書院的傳奇人物,在玉山書院就讀了八年,雄霸玉山書院七年,比雲彰高三屆,包括雲彰,雲顯這些孩子都是在他製造的陰影下長大成人的。

    睿智,果敢,勇猛,意誌堅強,徐元壽對這個孩子的評語是——壁立千仞一棵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