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下

第一七四章比預想中要好(1/3)

    雲昭的基本盤在關中。

    隻有關中百姓在這個時候才誠心誠意的認為雲昭是他們的皇帝。

    離開關中,大明百姓對雲昭的感覺就是恐懼大於尊敬,更談不到愛戴。

    這跟藍田皇廷與曆朝曆代在開國時候的做法不同有關。

    任何一個朝代在開國之初,都會施行輕徭薄賦,大赦天下,與民休息的策略。

    雲昭沒有這樣做。

    關在監獄裏的罪囚他並沒有一股腦的都放出來,除過少部分被冤枉的案子得到更正之外,其餘的罪囚還是罪囚,並不會因為改朝換代了,就有什麽變化。

    即便是在朱明王朝極為腐朽的年代裏,監牢裏的壞人也遠遠比好人多。

    沒有想象中全監牢裏全是好人的景象。

    土地重新分配之後,稅賦卻沒有變化,甚至比朱明時期還要多一些。

    實際上,崇禎皇帝末期,他已經接連下發了好多份減免稅賦的文書,也下達了多次罪己詔,他想用這種方法讓百姓們重新愛戴他這個君王。

    可惜,即便他已經把稅賦減免到了一個誇張的地步,天下百姓依舊不喜歡他這個皇帝。

    因為,土地全在大地主,士人,以及宗親,官員手中,這些人本來就不納稅,所以,他的努力全部白費了。

    較高的稅賦有助於土地開墾,有利於百姓們開墾,種植更多的土地。

    所以,藍田皇朝的恩典對於百姓也是非常有限的。

    隻不過,官府對他們的幫助多了,比如興修農田水利,提供良種,提供耕牛,農具……當然,這些東西都要錢,雖然到了秋裏才收,可是,這樣做了之後,就沒辦法收攬人心了。

    普通百姓的心上層人一般沒辦法理解,即便他們知曉,借用官府的耕牛農具,遠比租用同鄉人家的便宜,他們還是堅持認為,隻要你收錢了,那就不欠人情。

    如今的藍田官府,在他們眼中就是一個最大的地主,因為他們幹的事情就是地主老爺才能幹的事情,敬而遠之是常態。

    而藍田官府,也沒有愛民如子的心態,張國柱帶著人用了兩年時間,製定了一套嚴密的辦事流程,沒有留給地方官府太大的自由發揮的餘地。

    雲昭一直認為,華夏社會其實就是一個人情社會,而在一個人情社會裏麵,就絕對做不到絕對公平。

    事實上,任何社會也做到絕對公平,隻能說一個由條例,法規組成的社會,能相對公平一點。

    “雲昭操之過急了。”

    錢謙益看過報紙之後,臉上並沒有多少喜色,而是有些憂愁的看著柳如是,還哀歎一聲。

    柳如是道:“這對老爺來說難道不是一件好事嗎?”

    錢謙益皺眉道:“我們還是被雲昭推到了風口浪尖上了,從今天起,我們與徐元壽一幹人就成了生死仇敵。”

    柳如是道:“老爺難道準備抽身回虞山?”

    錢謙益搖頭道:“這一次沒退路了,這很可能是雲昭給儒家最後一次出仕的機會,如果退縮了,那就真的會萬劫不複!”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