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下

第四十六章 奸臣還是忠臣這確實是個問題(1/3)

    第四十六章奸臣還是忠臣這確實是個問題

    黃台吉認為洪承疇目前隻是在進行一場心理掙紮,一旦求生的欲望超過了信念的堅持,那麽,洪承疇遲早是要投降的。

    大清國目前最重要的事情不是與大明作戰,而是該想著如何將黃台吉可汗的身份,完全徹底的變成皇帝。

    唯有建立一套嚴密的官僚係統,大清國才能真正的逃過‘胡人無百年之國運’這個怪圈。

    所以,他對洪承疇充滿了期待。

    可汗這個名頭看起來似乎與皇帝沒有兩樣,實際上,兩者間的差別太大了。

    自古以來,可汗統治地域裏,除過直屬部落之外,他隻是其餘部落名義上的領袖。因此,可汗的權力遠不如皇帝。

    在中華大地上,皇帝之所以能被稱之為皇帝,是因為——普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兩句話支撐著。

    同時,也預示著皇帝就是萬民的主人,同時,也是大地的主人。

    黃台吉以前堅定的認為自己會成為一個真正的皇帝的,現在,他不怎麽肯定了,隻想奪下山海關之後開始經營遼東,朝鮮,用來自保。

    一旦雲昭進駐中原,大明與大清之間攻守之勢會立刻換位。

    黃台吉相信,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大清都有滅國之憂,如果不能在雲昭奪取大明故土之前將大清整理成鐵板一塊,大明就將是大清的前車之鑒。

    這是黃台吉的想法。

    多爾袞不是這麽想的,他的著眼點不在政事上,而在於軍事上。

    他同樣清楚,雲昭將是大清最惡毒的敵人,所以,在麵對這頭殘毒的野豬的時候,隻能用棍棒打死,他不認為大明與大清之間有什麽轉圜的餘地。

    至於化敵為友這種可笑的事情,多爾袞是一個字都不信的。

    如果雲昭某一點變得對大清溫和起來了,那麽,這中間一定有陰謀。

    多爾袞認為,在跟雲昭打交道的時候,火炮,火槍,戰刀,弓箭遠比嘴皮子有用,隻有用這些東西將野豬精的獠牙全部掰掉,才有可能進行一場有意義的對話。

    為此,他已經派人從朝鮮遠赴倭國,去跟荷蘭人,西班牙人商議軍火買賣,並對此寄予厚望。

    也就是因為看法不同,他對洪承疇並沒有太高的期待,一個武將而已,確實不值得他們付出太大的耐心跟代價。

    短短的兩場談話,洪承疇就已經敏銳的發現了黃台吉與多爾袞之間的矛盾,而這個矛盾幾乎是不可調和的。

    所以,他就放下手中的筆,開始研究自己到底能在建州人這裏幹些什麽。

    琢磨了一個晚上之後,他就愉快的發現,當一個奸臣遠比當什麽忠臣來的容易……

    於是,他就告訴前來探望他的範文程道:“如果黃台吉肯釋放杏山被俘的六十七個將士,他就可以有選擇的為大清效力一次。”

    範文程聽到這個消息之後大喜,立刻稟報了黃台吉。

    六十七個被俘的兵卒在黃台吉眼中一錢不值。

    這些人被送到洪承疇麵前的時候,洪承疇衷心的感謝了範文程,並請範文程將這些軍卒送去筆架山。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