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下

第九十一章 人活命的成本其實很低(1/3)

    第九十一章人活命的成本其實很低

    春播結束了。

    地裏生長的不是一株株莊稼,對百姓而言,地裏麵生長的是他們延續生命的希望,出不得半分差池。

    可是呢,莊稼這東西的生命力遠比野草來的脆弱,就像這世上大多數的事物一樣,有用的總是太少,無用的總是太多。

    玉山書院的鍾聲敲響的那一刻,徐元壽的淚花噙在眼睛裏卻沒有落下。

    其餘的七位先生跟徐元壽一樣,穿著或新或舊的青衣站在風裏如同八株青鬆。

    藍田縣裏有條件上學的學生不多,所以,被雲昭用五十斤糜子換來的五百個孩童們,就成了讀書的主力。

    五百個孩童裏麵有男有女,因為買來的時候價格便宜,所以,也就沒有什麽長相俊美的男孩,也沒有長相出色的女童。

    大部分都是普通饒模樣,有一些甚至稱得上醜陋。

    長相其實沒什麽關係,站在學生隊伍最前邊的大師兄雲昭,除過長得白皙一些,也沒有什麽過人之處。

    倒是自稱大師姐的錢多多站在女孩子堆裏頗有些鶴立雞群的意思。

    所以,她顧盼生輝的模樣,很快就引來無數好奇甚至有些敬畏的目光。

    好幾百人一起拜孔子的時候,還是很有些威勢的。

    當這些年幼的孩子們跟著八位先生一板一眼的朝孔子牌位插手三拜的時候,徐元壽,這裏以後就是所有學子的家。

    雲氏買來的孩子大多是七八歲的模樣,有些甚至還要一些,被父母拋棄的他們,原本心中充滿了惶恐之意。

    參加了這個莊嚴肅穆的儀式之後,也就很容易把書院當成自己的家。

    最高的那座大成殿用的梁柱是濕的,雖然已經被鋸斷了,並且架在屋頂上,它的生機依舊沒有斷絕。

    春到來的時候,它也感知到了,所以,抽出來幾條綠芽,在香火繚繞中顯得格外的青翠。

    很多,很多年後……這些綠芽漸漸長大,最後居然垂到霖麵,在大殿裏生根發芽,最終將整座大殿包攏起來,有大儒起名曰——春發生!

    入學先學《禮》,這是徐元壽堅持的。

    不過,徐元壽教授的《禮》不是朱熹改良之後的《禮》,而是《漢禮》。

    他認為朱熹的禮,不適合現如今的大明朝。

    在這個野蠻的世界裏,一味地禁錮饒探索欲,追求欲,個人意誌是不利於個體存活的。

    滅人欲,存理是朱熹的一貫主張,不過,這六個字並非出自朱熹之口。

    事實上,這一概念在《禮記·樂記》中已經出現,其中道:“人化物也者,滅理而窮人欲者也。於是有悖逆詐偽之心,有淫泆作亂之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