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日請長纓

第二百二十八章 船等機,機等軸(2/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咦,關工,剛才我好像聽人說,他們要在2000年造出250萬載重噸的船,結果都卡在一根軸上了,你有印象沒有?”唐子風假意地向關墉求證道。

    姓關的人實在不適合當工程師,一簡稱就是“關公”,讓人誤以為是耍大刀的。當然,姓龔的就更不適合當工程師了,聽起來像是寫小說從不完本的那種人……

    康治超當然不會去關注一個稱呼的問題,他已經成功地被唐子風給激怒了,他搶過話頭,說道:“沒錯,這就是我說的。我們的確是規劃到2000年的造船能力要達到250萬載重噸,但現在的情況是船等機,機等軸。沒有足夠的船用曲軸,我們就無法造出足夠的船用柴油機;沒有柴油機,我們造出來的船就隻是一個鐵殼子。

    “而要製造船用曲軸,就需要重型曲軸機床,這就是你們機械部的事情。你們說說看,這難道不是你們耽誤了我們的工作嗎!”

    所謂“船等機、機等軸”,是船舶行業裏的一個梗。所謂“機”,指的是大型船用柴油機,而“軸”就是柴油機中的曲軸。

    這些年,中國的造船能力進步很快,已經能夠建造15萬噸散貨船、14萬噸油輪、12萬噸大型穿梭油船,還有剛才康治超顯擺過的自行開發的7萬噸‘江南’巴拿馬型散貨船等。

    船用柴油機是船舶的心髒,我國的船用柴油機技術起步較晚,雖然一直在追趕,但到70年代末時,與國際先進水平還有很大的差距。1978年和1980年,中國分別引進瑞士Sulzer公司和丹麥B&W公司的柴油機生產許可證技術,至1997年共製造了476台船用低速柴油機,計483萬馬力。這些柴油機一部分安裝在國內船舶上,大多數用於出口船,還有6台單機直接出口到了德國和巴西,所有這些柴油機都通過了國際著名船級社的檢驗。

    引進型柴油機的產量不足以滿足造船業發展的需求,導致一部分船舶製造出來卻不得不等待配套的柴油機,這就是所謂“船等機”的現象。

    比“船等機”更糟糕的是“機等軸”的問題。曲軸是柴油機的核心部件,沒有曲軸就造不出柴油機。而大型船用曲軸重量大,加工精度要求極高,超出了國內企業的能力範圍,導致我國使用的大型船用曲軸全部依賴進口。

    一樣東西一旦完全依賴進口,話語權就掌握在別人手裏了。出於競爭的考慮,國外的曲軸供貨商對中國屢屢采取限製政策,就算答應供貨,周期也長到令人無法忍受的程度。國內的柴油機廠往往受製於曲軸的供應,而無法製造出船廠所需的柴油機,這就是所謂的“機等軸”。

    國內無法製造大型曲軸的原因,又要歸於曲軸加工設備,也就是數控重型曲軸銑車複合機床的製造難度。這種機床的加工工件長度可以達到15米,重量達到180噸,而加工精度誤差不能超過0.02毫米,也就是一根頭發絲的1/4。一根曲軸包括主軸頸、曲拐頸、法蘭等部分,需要在一台機床上完成全部精加工。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