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搏浪大時代

第一千零一十三章(1/2)

    “西方文明的基石是宗教,或者說東亞文明之外的其他文明,根基都是宗教。所有社會問題,最終都能在宗教那裏找到最初始的DNA。當下的世界規則由西方製定,西方對東方持一種俯視的姿態。你能想象的出來,康熙年間的西方把東方的清朝當做理想國度麽?你能想象當初西方社會上流貴族假發的誘因是清朝的辮子麽?說來說去,沒有一個富強的國家,個體華人想在西方社會獲得認同是不可能的。”

    雲玨聽的翻白眼,她後悔開啟這個話題了。不是不認可他的觀點,而是覺得他太過執著。怎麽講呢?隻要涉及歐美,戒備直接拉滿。西方人提倡的契約精神,在方蟄那裏就是狗屁。的對此方蟄給出的論據也很明確,要是契約有用的話,世界大戰也打不起來了。

    “這幾年人在港城,越發的覺得港交所比起紐約證交所和納斯達克差距太大了。一個城市的經濟支柱是金融和地產,但就發展前景而言,港交所連大A都比不了。巔峰基金想要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要麽加大在米國的投入,要麽大舉進軍國內,或者兩邊一起發力。困在港城這個小地方,不是長久之計。”

    雲玨再次轉移話題,本來這個話題是打算晚上兩人完事後再聊的。

    本來方蟄是不打算幹涉她對於基金運作的事宜,既然雲玨問了,方蟄隻好接住這個話題。並且得出一個結論,雲玨不是在征求他的意見,而是已經在做了。這點非常的肯定,沒有這點了解,兩人也無法在一起這麽久。

    方蟄沒有立刻表態,而是很平靜的繼續往前走,前方是被夕陽然後的海麵,波光粼粼。

    “非死不可確定明年初上市,百分之五的原始股是我的底線,穀歌也一樣,百分之五的股份長期持有,亞馬遜的股份沒有變化,微軟和蘋果的股份已經清空。到手的資金,一部分轉移到倫敦,一部分留在米國。港城這個地方,資金再多也難有有武之地。”

    雲玨很平靜的進行著解釋,方蟄聽到這裏點點頭:“繼續。”

    “我曾經動過入主港城三大銀行之一的念頭,後來選擇了一家中等華資銀行。對了,現在巔峰基金持有匯豐百分之五的股權,做一個小股東方便做事。在金融領域,我們出在蹣跚學步的階段,總的來說太難了。”

    聽到這裏的方蟄沒挑出太多的毛病,主要本人不是什麽專業人士,想挑毛病也沒那個能力。方蟄的優勢是對大局走向的判斷,具體到細節和執行,肯定不如多年在行業裏的雲玨。把資金一分為三,這已經是很穩妥的布置了。

    說到底,港城這個金融中心本身的體量,比起紐約小太多了。未來很多內地的企業選擇去納斯達克上市的根源,在於這些企業需要大量融資,港交所上市的限製很多,本地資本也習慣了平穩的運作方式。講故事畫大餅,拉著資本一起冒險這種事情,在米國更容易做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