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搏浪大時代

第九百一十五章(1/2)

    早年間見過一句格言,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但是這個書的,得分什麽書,有的書真的就是為了賣錢的,看看就好了,別當真。

    方蟄看到的是一本號稱紀實文學的作品《立馬中條》,講的是十七路軍在中條山看戰的事情。這個題材本身沒啥毛病,  六六戰役中,十七路軍確實表現的還可以。

    但是這書中有一個文學創作的地方,那就是所謂的八百冷娃跳黃河的事情。

    這個事件找遍史料都沒有明確的記載,相關記載是黃河下遊在戰役期間發現了很多屍體。這些屍體是一部分是日本人驅趕百姓到河邊殺害,一部分是撤退的軍人在渡河期間,遭遇岸上日軍射擊造成。

    所謂八百冷娃跳黃河的事情,  肯定是虛構的。為什麽有這樣的虛構,方蟄上輩子看到這的時候,  很自然的聯想到了另外一個事情,那就是八女投江,這是抗聯八個女戰士被包圍後,不肯頭像慷慨就義的真實曆史時間,無論是中日雙方的史料都有記載,後來還排成了電影。

    方蟄無法猜測這本紀實文學作者虛構這個事件的真實用意,隻是後來在互聯網上,這個事情有了很多新的版本,最高投河人數達到了五千。真不知道這些網上的段子手心裏是怎麽想的,腦子的結構是不是有問題?五千軍人是什麽概念?

    國-軍一些地方部隊一個師也才三四千人,比如東北軍,一個師的兵力大概是4500。

    這麽多人手裏還有家夥,居然選擇跳河也不繼續戰鬥……。看到這樣的段子,  無話可說。

    後來還有一個段子也很流行,  軍-統七姐妹,且不說報務人員手裏掌握密碼,  是軍隊中重點保護對象。單單說一個師裏頭,軍-統派七個女報務員,你這是要做啥?就離譜!

    這些段子騙一騙沒有曆史常識的人大概是可以,其他的段子就顯得比較隱蔽了。

    比如淞滬會戰的初衷是引得日軍從東往西進攻,這觀點的起源是陳誠,這個被功德林教導隊公認的廢物在45年抗戰勝利後一次總結上提出來的。總結會上,陳誠大力吹捧常隊長的天才戰略構想。哦,一些網絡段子手還說是蔣百裏的建議。

    行行好吧,人家蔣百裏隻說了,隻要中日開戰,無論敗了多少次,就是不要講和。

    看見這樣的書,方蟄的心情很難好起來,默默的轉頭就走,沒有了逛書店的興致。

    這話怎麽說呢?未來一段時間,網上一些關於抗戰的言論可謂很極端。

    片麵的強調了正麵戰場的作用,忽略了一個本質的問題,那就是當時國際承認的政-府軍隊,正麵抵抗可以說是責無旁貸,有什麽可吹的?何況打的一攤爛仗。

    這種論調後來就變成了吹捧所謂的抗日英雄,還推出一個令人極其惡心的典型,  張靈甫。

    這位在抗戰中有什麽表現?翻了翻史料,唯一趕上的一次戰鬥還指揮部隊打了敗仗,  其他的所謂網上編造的戰功,都是張冠李戴。

    這個事情方蟄在網上還懟過人,表示張靈甫在抗戰中無甚表現,國-軍嫡係中,最出彩的是王耀武,次一等的是宋希濂,哪怕是湯恩伯的表現,吹的時候也能找到點曆史依據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