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搏浪大時代

第三百七十九章 歎息一聲(1/3)

    “不清楚,這個問題我無法給出明確答案。”蔣韻是這麽回答的,方蟄沒有任何情緒,因為這個事情太複雜了。市裏領導層出現變動的前提下,銀行方麵的謹慎完全是正常的。

    為什麽這麽呢?很簡單,曆史上97年,國內銀行壞賬率達到三分之一。從金融理論的角度看,百分之八是個臨界點,倒黴一點的趕上不好的時候,百分之六七的壞賬率就破產了,比如雷曼兄弟。這些壞賬是怎麽來的?相當一部分是政府為挽救國企給銀行壓力的產物。

    90年代前五年的華夏經濟,可以波瀾起伏。米國引領的對華經濟封鎖,外資全麵撤離,91年的時候國外的經濟學者找不到一個看好華夏能撐過去的。當時的論調就是,最多三年,經濟崩潰引發革命,政權被顛覆。

    結果……,挺過來了。神奇吧?從對外資高度依附的工業發展到去外資依附,94年米國主動放棄了封鎖,這麽大的市場誰願意失去呢?知道當時的德國和日本跟華夏的生意做的還是很熱鬧的,日本的家電,德國的汽車。

    一看弄不死華夏,外資又回來了,封鎖也解除了。

    所以,方蟄認為蔣韻的話沒問題,初步排除內外勾結的可能性。或者,遠大因為伊人品牌的經營模式,現金流充分,企業的經營非常健康。就算沒有政府的貸款,蓋大廈隻要不著急,慢慢蓋就是了。這會遠大公司連樓花都沒賣的意思。

    為什麽不賣樓花呢?因為軟妹幣現在達到了一個幣值的穀底,手裏有錢趕緊花掉。

    “接下來該怎麽應對?”蔣韻是大樓那邊的負責人,所以必須要有一個基調。

    方蟄早有準備,很自然的回答:“按照原計劃來做,工程繼續進行。”

    蔣韻猶豫了一下才問:“是不是對外出售一部分樓花?”這個建議自然是希望能緩解遠大公司的資金壓力,如果是上半年,方蟄是會考慮的。現在嘛,就算真有大問題,方蟄也無所謂。大不了從米國股市把資金都撤出來,投入國內就是了。

    “我覺得一切按部就班是最穩妥的,資金方麵你不用擔心,總公司這邊會定期打款的。”

    這個決定蔣韻當然是無話可的,盡管她很擔心接下來會出問題,既然方蟄決定了,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執行。建議給了,剩下的不是改變老板的決斷,而是把工作做好。

    “我會盡量把事情弄清楚,至少要知道是誰在針對老板。”蔣韻表達了忠心。

    方蟄笑道:“盡力就好,別太為難自己,也別太把這點事情放在心上。我認為很大的原因,還是國內金融政策的調整。”這個話方麗姝會信,蔣韻一個字都不信,十億的大樓啊。遠大公司現在全部家底都不到十億。沒銀行貸款,搞什麽搞?

    告辭離開之後的蔣韻,心裏考慮的是另外一個角度,是不是方蟄從另外的渠道,解決了麵臨的危機呢?畢竟這棟大樓,不是方蟄主動要蓋的。

    第二一早,方麗姝開車把方蟄送到機場,帶回來的行李箱都沒打開過。除了三個女人,公司裏沒人知道方蟄回來過。方蟄就當做是什麽事情都沒發生過一樣去應對,登機前方蟄交代方麗姝:“銀行那邊,還是要去催一催貸款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