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運河之起源:邗薑

323(1/3)

    一開始的麻亂,在呂邗薑精心的打理下,總下見到了成果:田穰苴率領齊國水師,打贏了吳王夫差;田恒率領齊國陸兵們,亦成功地拖住吳國胥門巢,讓他得知他的恩師伍子胥已然去逝……

    現在,想必胥門巢惱火得很罷?——嗯,就算他想報複吳王夫差,那也是沒問題的!

    嘴角微微地揚起,呂邗薑心情愉快極了,決定進行第三步:見越國勾踐!

    不過,想見越國勾踐也不是那麽容易的事兒:呂邗薑並沒有和越國直接聯係的方式——以前都交給田穰苴做來著,哪知……摸了摸下巴,呂邗薑決定等到田穰苴返回後。

    哪知,田穰苴是最晚回來的……田恒才是最先回來的。

    當然,呂瑞薑是最高興的。

    當吳國崛起之時,齊、晉、楚三國都已經相繼稱過霸了。這三個國家與吳國都有個共同特點,就是都為“邊緣國家”。所謂的邊緣國家,意味著他們的背後沒有能夠對其形成威脅的勢力。當然,吳國的情況有點特殊,因為吳人自以為已經掃清的後院不久以後就要起火了。

    邊緣國家的身份,隻是表明他們的地緣實力,有可能支持他們成為霸主,但要想成為中央之國的霸主,還有一個形式是必不可少的,就是到河濟相交的中原地帶和大小諸侯舉行一個儀式,以昭示天下自己的霸主地位,而這個儀式即被稱作“會盟”。一般而言,如果要讓霸主的地位更加名正言順,還需要周王室派使者到場,以示認可。現在已經打敗了楚、齊兩國的吳國,要做的就是這樣一個儀式。

    相比於晉、楚、齊三國而言,吳國還有一個特別之處,就是“以船為馬”。同樣作為交通工具,船與馬的區別在與,前者的運能巨大,成本低,隻是必須有合適的水道;而用馬在陸地上運輸,雖然性價比不及前者,但更加靈活機動。如果與現在的交通工具類比,就是火車與汽車的區別。

    通過開挖邗溝,吳國連通了江、淮二水,並通過泗水,讓吳國有能力將它的力量延伸至中央之國的東、南兩條邊緣地帶。問題是就目前的情況而言,中央之國的任督二脈還是在於河濟兩瀆。吳人已經通過泗水在中原的東側,山東丘陵以西延伸了它的地緣力量,實際已經介入了河、濟流域。但如果不想辦法讓吳國的戰艦出現在這兩條河流上,那些分布於河、濟流域的諸侯們並不會感覺到真正的威脅。試想一下,要是美國的海軍隻能在夏威夷以東活動,它對中國的壓力還會這麽大嗎?

    吳國新開挖的這條運河叫作“深溝”,起點在現在的山東濟寧(曲阜邊上),終點則在菏澤。關於“菏澤”,我在齊魯一節中已經有過解讀。這個位於濟水南側的古澤又叫作“雷澤”,在濟水為它補充水源的時候,也為它帶來了泥沙,特別是黃河奪濟出海之後,因此這個古澤後來湮沒了。並不十分確定吳國決定開挖“深溝”時,雷澤是否存在,規模又如何(有一種說法,最初並未與濟水相連,而是由另兩條河流匯聚而成的),但雷澤一帶當時的地勢肯定是較低的,否則也不可能有機會匯聚成澤。因此吳國選擇向這個方向挖掘運河,可以更為節省人力。至於深溝與“菏水”的關係,則有些模糊不清。有認為菏水就是深溝的,也有認為菏水是菏澤的延伸,或者是水量減少後的渮澤。由於上古的水患頻繁,河流湖泊遷移的情況較多,實際情況如何已經不可考,但夫差在泗水與濟水之間連通了一條新的運河是可以肯定的。至於這條運河究竟有多少是天然河道,有多少是人力所為並不重要。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