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途通明陌然齊小燕

29、兔子論(1/3)

    一連十幾天,烏有村就像一潭死水,再無動靜。

    積雪早已消融,大雪過後的土地煥發出勃勃生機。陽光下,有嫩黃的小草迫不及待地鑽出地麵,在微風裏嬌怯地打量這個新奇的世界。

    新村長陌然走馬上任半個月,除了當選後開過一次會,再沒接到支書齊烈的指示。

    齊烈不找他,是眼裏根本沒有他,還是烏有村真的無大事?

    接近年關了,村裏不會沒有大事。孤寡老人過年慰問,農田補貼的落實,計劃生育工作的年度收尾,以及縣城水廠的土地補貼發放。每一件事看起來都迫在眉睫。特別是涉及到冬季水利設施的維修,過了年,就難了。

    烏有村有一條支渠,蜿蜒上百公裏從上遊水庫而來。這條水渠是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修的,動員了幾十萬人,日夜戰鬥在工地。當年的陌家爹,也是修水渠中的一員。

    水渠成功後,確實給烏有村帶來了巨大的幫助。想烏有村雖然不缺水,但水塘並非都在山腰。烏有村的田土,有一半以上的土地都在水塘上方,要將旱田變水田,水是唯一的保障。

    過去,村民用水車車水養田,倘若遇到幹旱年景,水塘裏沒水,隻能幹瞪眼。

    這條水渠恰恰解決了這個重大的問題。水渠從山頭過,打開缺口,清洌洌的水便能將烏有村半山腰以上的田土盡情灌溉。

    水渠每年隻在夏季幾個月通水。一到秋季,不需要灌溉了,水渠便關閘停水。沿途的村民便去修繕缺失的渠道,加固或者清淤。

    這本來是件大集體協作才能完成的事,果然在承包製出台後,水渠再沒人管了。年久失修之後,千瘡百孔。水庫也懶得放水了,即便遇到百年不遇的幹旱,水庫也不再放水入渠。

    其實這也怪不得水庫,渠道不修,問題太多。倘若貿然放水,水到渠穿,造成了損失誰來賠?

    由是過了許多年,上級領導終於發現,沒有水,經濟建設隻是一句空話,於是又開始重視起水渠來,每年撥了不少的款項,專門針對渠道修繕。

    過去修水渠,都是出義務工。這種傳統在維持幾年後,正式壽終正寢。現在再修,是需要出錢雇工來做的。

    陌然了解過,鎮裏撥下來的維修款不少,但要全部將渠道修好無後患,這點錢顯然還不夠。唯一的辦法就是再次祭起出義務工的大旗。他甚至有了主意,過去義務工組織不起,是村裏沒辦法治到村民。現在他們再不出義務工,很簡單,與土地補償款掛鉤就是。

    縣城水廠占用的是村集體土地,過去是一座桔園。這座山的土地補償款,就不是一個組或者一個人的,而是整個烏有村,人手有一份的。

    陌然找到齊烈,開門見山地說:“齊書記,我想組織村民,將渠道修一修。”

    齊烈楞了一下,表態說:“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