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光林李蓉

第二零六章 建設(1/2)

    深城的建設正如火如荼。

    沈光林帶著大劉兩個人離開了讓自己心情不爽的香江,回到了他也並不熟悉的深城。

    他一定要拉大劉來看一看,看一看祖國的發展,最好是能夠帶他一起享受祖國高速發展帶來的紅利。

    大劉這個人的人品還不錯,就是將來,除了腎有點不好,別人還真沒說過他在其他方麵有什麽毛病。

    其實,兩年前大劉曾經跟著考察團來過一次內地,當事的感覺就是貧窮。

    這從再來,他感覺到這裏的世界已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至少就深城來講,他都已經不認識了。

    上次他來的時候,這裏還是荒野漁村,連條正經大路都沒有,這次再過來,世界大有不同。

    別說大劉了,就連沈光林,他都感覺這次過來南方,跟去年相比,變化也著實不小。

    深城畢竟是個大工地,有空閑的人不多。

    尤其對於京城和羊城兩地做對比來看,區別更明顯一些。

    對於羊城人民來講,他們臉上的笑容更多一些,身上穿著的也比京城人更加洋氣,商店裏的貨品也更加豐富,尤其是電器類的產品。

    在京城,通常商店裏擺上去一些電器,很快就被人買走了,在羊城,電器雖然也緊俏,但還是能夠看到。

    這就說明了,現在,搞電器肯定是大有可為的。

    大劉卻不解,問道:“你看那麽多兜售賣電子表的,你怎麽不建設一個生產電子表的工廠呢?”

    這話沈光林不是沒法回答,而是不想回答。

    這是表像,電子表這個小玩意門檻太低,做這個早晚會死掉的。

    這有點像幸存者偏差,那些冰箱洗衣機早就被賣掉了,電子表之所以那麽多人兜售,說明不好賣呀。

    除了家用電器,就是在精神麵貌上,羊城和北方的大多數的城市相比,開放的精神也更加熱烈一些。

    在北方,如果婦女的發型燙成了卷發,往往是被認為是作風有問題,內心具有腐朽的資產階級思想;

    而在這裏,街上燙發的男女青年數不勝數,有人還拿著錄音機在大街上隨時隨地就跳起舞來。

    沈光林又發現了商機。

    錄音機都能扛著走,隨身聽也是個大市場啊。

    不說別人,就連他沈光林自己,上次去扶桑,他自己還帶了幾個wolkman回來呢。

    在播放器的市場上,除了隨身聽,後來還有MP3,就是家庭放映方麵,VCD和DVD的市場也廣闊的很。

    這些都是方向!

    這麽一想,沈光林瞬間覺得,郭家也就那樣,能賺錢的地方多的是,想超過他們,一點都不難。

    真正具體到這個年代,大家最渴求的,還是家裏能夠有一兩件現代化的電器。

    哪怕就是錄音機之類的也行呀。

    沈光林他們上次出海釣魚時,看到的就是往內地運送家電的小貨船,雖然未必合法,但是這說明了市場需求的旺盛。

    而且,所有去香江探親的人們,也會一大包一大包的東西往內地帶;一些香江人回內地探親,最拿得出手的禮物也是冰箱電視機。

    沈光林帶著大劉在深城逛了兩天,但是仍然沒有改變大劉的慣性思維。

    “沈老師,我與您不一樣,我生產的電風扇屬於昂貴的高端貨,在內地根本沒有市場,我想不到在這裏建廠能夠給我帶來什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