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姓竊明

第342章 光複中都(六千字大章)(1/5)

    “請王爺恕末將無能!大軍抵達懷遠縣,竟數日未能破城,實在慚愧。韃子的防守很堅決,被我軍的騎兵炮在城牆上轟出了小缺口,竟還讓人拚死堵口肉搏,死戰不退。簾

    我軍連戰多日,後軍尚未全部抵達,一時乏力,隻好分兵圍困、另行打造傳統攻城器械,因而暫時受阻。”

    九月二十二這天,朱樹人親自領兵抵達懷遠縣前線、視察攻擊進展時,連攻數日未能破城的黃得功,立刻就親自來匯報,還略感不好意思地謝罪。

    朱樹人卻顯得很是輕鬆,隻是友善地拍拍黃得功肩膀:“勝敗乃兵家常事,何況我軍又沒敗,隻是一時進展緩慢罷了。說到底,是之前打得太快太順利了。兵馬也需要修整,重炮隊也需要時間慢慢運抵前線,不用急。”

    黃得功是九月十七抵達懷遠城下的,如今算是第五天,不過直到九月十九,才有第一批輕型騎兵炮抵達前線,除此之外,黃得功隻能指望臨時打造的傳統攻城器械強攻,暫時拿不下也很正常。

    即使是騎兵炮,那也是專門設計用來野戰機動部署的,才區區三四斤重的炮彈,要炸城牆難度實在太大,能炸出些小缺口、導致崩落的夯土形成土坡就很不錯了,做不到徹底轟塌。

    而重型工程重炮的轉運是很笨拙的,在淝水之戰前,明軍也沒有隨軍攜帶專業的攻城重炮,平時都是囤積在合肥城中。

    要野戰決戰分出勝負、確保明軍能掌控淝淮戰場局勢後,攻城重炮才會從合肥起運北上,可不得耽誤個十幾天才能部署到位——簾

    畢竟在野戰分出勝負前,如果貿然把行動不便的重炮拉出去部署,且不說能不能快速部署、幫助到正麵戰場。

    就算能部署到位,誰又敢保證自己野戰必勝、甚至一步都不用退卻、轉進呢?但凡戰場上一個閃失需要轉進,那麽撤退不便的重炮就很有可能被敵人俘獲,這是明清兩方都清楚的軍事常識,所以沒人那麽幹。

    朱樹人很清楚這些情況,自然不會對屬下有過高的期望和要求。

    安撫過黃得功之後,他隨口問起如今的清軍防禦部署、各處節點的兵力。對於這些,黃得功倒是已經摸得很清楚了,如數家珍便說:

    “韃子據說還有七八萬人馬,不過這幾天攻城消耗,估計又有不少戰損。末將原本以為韃子會收縮兵力,全力死守鳳陽。

    但現在看來,倒是末將錯估了,韃子新主帥博洛,或許是覺得鳳陽城池要擠那麽多守軍,容易被合圍後持久消耗、軍糧不濟餓死,所以堅決不肯困守孤城,

    而要分兵到懷遠、臨淮,三城成掎角之勢互相援護。如此,韃子還能確保懷遠和鳳陽、臨淮和鳳陽之間兩條從淮北注入的小水道,從後方運來補給。若是真的困守孤城,被我軍四麵合圍,他們就什麽後勤航道都沒有了。”簾

    朱樹人按照黃得功所說,自己在作戰地圖上推演了一遍,很快就理解了敵軍的顧忌。

    過去三年,清軍積蓄也不算多,畢竟北方都窮成那樣了,還在每年損失百餘萬人口、其中餓死的就有數十萬。

    加上開戰前,清軍也沒想到會在鳳陽打成守城戰,自然不可能提前把兩淮戰區的主要軍糧存貨、提前運到鳳陽城裏囤起來。

    所以阿巴泰戰死時,鳳陽城內的存糧,估計也就夠原先的常駐兵馬,吃個一年半載的。如果其他各處軍隊也都收縮進鳳陽城,但其他各縣的糧食卻沒那麽快集中到鳳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