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姓竊明

第339章 血戰克敵(六千字大章)(1/5)

    說句良心話,用“空心方陣”對付騎兵,自古以來都不是什麽靠譜的想法。欱

    哪怕是“西班牙大方陣”走紅的那百餘年裏,這種招數同樣是昏招,因為如果敵軍騎兵擅長騎射,跟你遊鬥,方陣步兵的遠程火槍輸出火力根本不夠看。

    騎兵完全可以迂回繞到方陣中遠程火力最薄弱的一麵,然後試探、一旦發現陣中火槍兵掉頭重新列陣太慢、有空檔可鑽,就立刻殺上來。

    縱然在接敵之初騎兵會被蝟集林立的槍矛捅得戰損連連,但隻要扛過撕開缺口之前的那段艱苦時刻,後續就能徹底把空心方陣搗爛,實現背刺。

    誰讓早期型西班牙大方陣隻有兩成的火槍兵呢,剩下八成都是長槍兵。哪怕最後期型,也才勉強有一小半的火槍兵。

    線列陣型正麵對敵時,火槍雖少,但可以集中使用,火力密度也就還夠看。方陣時,如果火槍均勻分散在四條邊上,那就完全比不上集結全軍孤注一擲的敵騎。

    如果不均勻分布在四條邊上,而是依然試圖全部集中使用、根據敵騎的迂回方向,讓火槍隊始終朝著敵騎,那又會出現一個問題:

    騎兵衝刺時機動性更靈活,而火槍兵必須嚴整列隊,才能確保不亂中轟到自己戰友,騎兵多繞一會兒,火槍隊自己就會混亂不堪,而這個信息一旦被捕捉到,騎兵再趁亂衝殺上來,絕對能造成滅頂之災。欱

    步兵扛騎兵,本來就是有巨大壓力的,這不是打電子遊戲,可以讓絲血的士兵都繼續輸出死戰不退、可以隨便變陣都不至於人心惶惶、士氣低落。

    自古以步戰騎,臨戰反複改變隊形就是大忌,韓信都指揮不好,隻能要求步兵站樁之後就不許動,擅退者斬!

    然而,時代變了,在西方,空心方陣碾壓火槍,發生在拿破侖戰爭前後,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套箍式刺刀的全麵普及,以及全員裝備火槍,再也不配單獨的長槍兵。

    如此高密度的火槍,導致哪怕平分四隊、不用互相支援,遠程火力也足以碾壓對麵的騎兵,所有火槍兵可以從頭站樁到戰鬥結束,無論遇到什麽情況都不需要跑來跑去變陣製造混亂,被貼身衝刺了也就地反打,剛開完火的刺刀也能直接捅上去,不存在遠近武器切換。

    此時此刻,班布爾善和蘇克薩哈,遇到的就是這種情況!

    ……

    “砰砰砰——”欱

    隨著班布爾善的正白旗精銳騎兵逼近到黃蜚的空心方陣兩百步到一百五十步之間,明軍步槍兵就紛紛開火了。

    如果有不明所以的旁觀者,或許會覺得這是明軍步槍兵沉不住氣,都不放近了打。

    但實際上這些士兵都是嚴格執行軍令,因為從黃蜚到各陣的守備、千總,都是這麽命令的,讓他們在敵人剛進入有效射程時,就不要吝惜火力,全力齊射。

    明軍的目標,並不是指望第一波打擊就給清軍造成重大傷亡,相反他們是在誘敵、是在逼迫敵軍的走位,讓敵人及早知難而退、發動迂回!

    這也是這三年裏,久經訓練的精銳明軍步槍隊,從戰術操典上學來的、專門應對騎兵突擊時的標準戰法!隻是他們的敵人還不知道罷了。

    班布爾善在聽到槍聲密集響起時,也是微微寒毛倒豎起來,這並不是他膽怯,而是人的本能。

    數十騎清軍騎兵,也悶哼著倒栽下馬來,還有更多的則是戰馬中彈,把騎兵甩下馬背。欱

    明軍的新式步槍性能可以全麵對標後世法國人的沙勒維爾1763型,個別性能甚至可以超越。哪怕在近兩百步的距離上執行威懾射擊,命中率感人,但數量多了之後,一次性射殺數十騎、射傷近百騎還是綽綽有餘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