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姓竊明

第335章 最後一次明清戰爭導火索:吳三桂易幟(1/5)

    多爾袞對於如何在順治四年重開邊釁、找一個足以鼓舞全軍的好借口,似乎想得很周到。斒

    而且直到最後一刻之前,他對於事態的發展、能否按照他的設想執行,都是非常有信心的。

    原因無他,隻因過去二十年明清交戰的曆史早已告訴世人:清軍總是背信棄義毀約開戰的一方,而大明始終是怯懦死守苟安求和的一方。

    這個慣性是如此強大,以至於當敵我強弱出現扭轉時,人們的心態卻還有一個滯後,遲遲未能扭轉。

    明人也敢主動求戰?或者至少是敢設局擠兌,不惜以提前點爆火藥桶為代價,換取一個開戰初期時更主動的局麵?不可能的!

    而這種思維慣性,注定是需要付出一點代價的。

    ……

    隆武三年七月初,西安。斒

    坐鎮陝西的吳三桂,正陷入一個抉擇。

    自從整整三年前,他追殺李自成殘部至此,最終破了李自成名義上的起家都城西安,他也算是給自己扯了一塊遮羞布,有臉說自己是為先帝崇禎報仇,並不是故意放清兵入關。

    因為曆史變化的蝴蝶效應,陝西比曆史同期更加殘破(順治二年時讓他統計人口,全省平民隻剩三十萬了。當然不排除逃散的流民隱戶),吳三桂到陝西後,清廷也沒逼迫他明確表態,隻是放任他騎牆形成一道明清在西線的隔離帶。

    這種情況看似詭異,實則合理,也實打實發生了。

    清廷一方麵覺得陝西毫無經濟壓榨的價值,吞進來直轄後,反而有可能連累其他省,背上更加沉重的無底洞包袱,

    那還不如暫時丟給吳三桂自治,他想怎麽胡搞都行,隻要別問大清要錢糧,他就是把陝西剩下那點人折騰絕盡也不關大清屁事。

    曆史上這一時期的清軍執著於陝西,目的並不是陝西本身,隻是為了一個入川的跳板。既然四川很穩固,入不了川,誰還要陝西?斒

    南麵的大明朝廷,還有四川巡撫方孔炤,對於這種情況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還通過秦良玉,以及作為降將的袁宗第,偶爾派人跟吳三桂聯絡,向他宣示大明朝廷的政策:

    說南京朝廷可以認定他放清兵入關的行為隻是一時糊塗,為了給先帝報仇不惜代價,到目前為止吳三桂隻是跟農民軍打過仗,並沒有跟大明直屬的地盤和軍隊內戰,

    說明他作為明臣的天良尚未泯滅殆盡,大明還是期待將來他重新在戰場上為大明出力的,也會給他一個安穩富貴的結局——但沒說將來會讓他一輩子掌握兵權。

    方孔炤無權亂開空頭支票,他也不想做背信棄義的事情,朝廷也沒必要在這個問題上玩得太虛。

    地球人都知道,吳三桂放縱過清兵。以後大明重新統一天下,他若是還指望長久掌握兵權,那是不切實際的。

    如果他現在開始棄暗投明,重新明確幫著大明打清軍,將來能給他杯酒釋兵權當個有爵位的富家翁,安度晚年,子孫有長遠飯票,也就算不錯了。

    所以方孔炤沒有亂許諾,吳三桂也不當回事,反而覺得方孔炤討價還價說的應該都是真的——斒

    要真是跟劉邦那樣,用到你的時候、什麽都答應得很爽快,那才叫可怕,鬼知道將來會不會跟韓信彭越英布一樣被滅。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