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姓竊明

第184章 請陛下因功賜國姓,不就不算贅婿了(六千字大章)(2/5)

    人家原來隻是想孝順父親,怕父親心病難去,幫著問一些不便問的事兒。

    不過,說實話……潞王這種程度的“心善”,其實也算不上什麽“仁德”,隻是想圖個安心。類似於“老爺心善,見不得窮人,最好窮人離遠一點,別出現在老爺視野裏”。

    當然了,修身養性念佛的人,有惻隱之心,總比沒有好。

    明朝還有不少藩王,就是以殘虐取樂的呢,相比之下,念佛的至少不亂殺人。

    沈樹人當然也要全對方的孝心,於是正色說道:“你把本官當成什麽人了?本官是那種不恤士卒、隻想升官發財的卑鄙小人麽?

    陛下的詔命要完成,藩王能救的也要救,但將士們的性命,當然也不能隨意犧牲!陳縣之戰,一切都是在本官的計謀之內的,最後跟闖賊野戰決戰,當然是確有把握。

    火候強弱已經醞釀到那一步了,篤定能大勝闖賊,咱也是為了長痛不如短痛,讓河南百姓少受一些時日禍害,才拍板決戰的。”

    朱毓嬋這才鬆了口氣:“那就好,我父王還一直以為為了救他,多死了不少人呢,這幾天每天恍恍惚惚,摳著佛珠神神叨叨的。想問又不敢問,就怕一切是真的。

    我剛才還想,要是你告訴我說,為了救王府眾人,真是額外死了不少人,我就問完後假裝沒問,也不跟父王提起。確認是好消息,再找機會偷偷跟他說。”

    朱毓嬋說這番話的言語神態,恰似一戶人家裏有高考生,考完後卻不敢打查分電話,想多裝幾日鴕鳥。

    於是家裏的親戚偷偷幫打查分電話,確認是喜報,才第一時間報喜。要是查出來是噩耗,那就順其自然再裝一回兒鴕鳥。

    沈樹人當然能理解這種心態,也是不由感慨:“難得郡主倒是有孝心,王爺沒白疼你。”

    朱毓嬋被誇了,不由有些得意之色,但她轉念一想,又有些不放心,便纏著深入追問:“那你不會是安慰我的吧?我倒不是怕你安慰我,是怕轉述了之後,父王也不信,覺得我不懂事,是哄他呢。

    【國姓竊明】  【】

    能不能說說陳縣那邊,你到底用了什麽計策打贏的闖賊,又是怎麽做到沒死太多人的?”

    聽了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問題,沈樹人也是不由笑了:“打仗謀略的事情,你一個小姑娘懂什麽?我說了,你也轉述不了。”

    朱毓嬋從小沒吃過虧,被人拒絕還是讓她很不爽,蠻橫地說:“你不說怎麽知道我不懂?再說就算我不懂,你不會挑我聽得懂的說啊。”

    沈樹人想了想,於是把很多細節簡化處理了一下,然後把“背水結陣自古有名將打贏的,但關鍵就是要置之死地而後生,同時要斷了士兵退路讓他們奮戰”這番道理,用小孩子也聽得懂的話轉述了一番。

    他描述的側重點,也停留在了“決戰前已經多次試探,疲敵的同時讓自己人相信糧道被斷,但存糧還有,必須死戰退敵才有希望。”

    最後,他當然免不了把說過最多遍的那個激勵士氣段子,重新說一遍,強調他是“為了大明朝貼錢做官,為了激勵士氣,為了讓士兵們相信別無選擇,他提前下血本讓闖賊燒毀了他十幾條數百料的運糧大沙船”。

    沈樹人說的那些高深謀略,朱毓嬋當然聽不懂,完全雲裏霧裏。但最後的貼錢做官激勵士氣,還是聽得懂的,

    因為這些要素就跟《三國演義》裏苦肉計的段子一樣,朱毓嬋完全可以類比成聽過的唱本戲曲來理解。

    而且這些段子的前因後果,沈樹人自己也是揣摩得再熟悉不過了,前陣子他就靠這個故事反複賣、決戰前激勵部隊士氣的。所以他再講出來,簡直就跟創業導師大忽悠一樣輕車熟路,聽得對方一愣一愣的。

    聽完之後,朱毓嬋也徹底放心了,因為她知道,隻要把這些段子找個時機跟父王一說,父王絕對不會懷疑她是編造話來安慰他,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