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姓竊明

第26章 前有劉國能,後有沈樹人(2/3)

    金聲桓非常惱怒,直接弄了點飛梯撞木就開始攻城,可他的士兵人數不比守軍多,遠來也有點疲憊,死了幾十個人、傷了百來號之後,不得不停止了魯莽嚐試,準備籌措其他更好的攻城武器,並且等後軍一起到了再從長計議。

    半天之後,第二營的張名振也到了,聽說了情況後,不由眉頭一皺,不卑不亢地教導了金聲桓幾句:

    “金守備,你既是我家兵備請來的援軍客將,那便也要受我家兵備的軍紀節製,你的部隊一路上走來,就地征糧,加上百姓無知,這才加深了他們‘兵過如梳’的恐懼!

    沈大人的兵是仁義之師,這隨州百姓將來都是大人治下子民,籌糧都得文著來才是!念你初犯,這次隻是訓誡,好好看看我們是怎麽攻城的,你從旁配合就是——不過城破之後,也不許劫掠和屠戮,這次就算不知者不罪。”

    金聲桓吃了個下馬威,這才愈發服服帖帖,正要看張名振怎麽攻城。

    然而張名振的表現也著實讓他意外:人家完全沒有任何花裏胡哨,就是讓部隊修整一日,等第二天後方的大炮拉到了。

    然後直接六門紅夷大炮,對著安陸縣南城門直接特釀地一頓轟。

    大炮精度不是很高,炮彈有打高、打飛了的,落在城樓上。

    最後,當經過五六輪齊射,城門被徹底轟爛時,連帶著城樓一側的牆、柱,都一並轟斷轟塌了。

    張名振帶著本部人馬衝進城門,很快結束了戰鬥,整個過程看得金聲桓目瞪口呆。

    安陸這種縣城級別的地方,城牆城門能有多牢固?這都要上紅夷大炮?!

    入城之後,既然是抗拒官軍之後才被破城,城內流賊軍官的命運也就可想而知了。

    張名振直接再次宣布了沈兵備對投降、反正、從賊、抗拒各級別賊軍的處置標準。

    依法把城內“部總”以上賊軍軍官全部抓獲,押到縣衙前的十字街口斬首,人頭拿去別處示眾,無頭屍體就串在削尖了的木樁上給百姓和賊兵看。

    凡是在流賊主力都敗退、賊王都已經不存在後,縣城依然固守的,城破後部總以上原則上必須全斬!

    哨總以上,如果接敵後立刻主動投降可以不斬。部總以上想例外的,必須把自己的長官抓了,或者是斬了長官的人頭向官軍投降,才能免死。

    宣布這些法例後,官軍又嚴明了軍紀,沒有搶劫百姓,不過一天時間,當地人都意識到了沈樹人的部隊跟原先不一樣,再也沒有鬧出摩擦。

    在安陸縣完成了立威後,也算是磨刀不誤砍柴工。

    又兩日後,部隊行軍到隨州縣時,這兒留下的流賊守軍和普通百姓,不少已經聽說了安陸那邊的下場。

    所以金聲桓一到,直接打起沈樹人的旗幟,學著之前張名振的說辭喊話,城內不過商議了個把時辰,就無血開城獻門了。

    又有千餘名選擇留下不願跟流賊走的本地籍壯丁,反正加入了官軍序列。

    看到這一幕,金聲桓陷入了愈發的自我懷疑:早知道前幾天他為什麽不冒充沈兵備的旗號呢?他為什麽非要打方巡撫給他的荊州府軍隊的旗號呢?

    在百姓之間,沈兵備的旗號,比其他明軍客軍的名聲,竟能好那麽多!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