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閑人

第二千零八十三章 盛世的前夕(1/5)

    當皇帝能夠一言九鼎時,那就如同西醫一般,哪裏壞了直接切哪裏,哪裏破了就縫哪裏,是幹淨利落,從不拖泥帶水,見效也快。

    但是當將一切交給百姓的時候,那麽就如同中藥一般,見效是非常慢的,讓傷口自己慢慢愈合,苦不堪言,但是卻能夠固本培元,令自身的底子變得更加深厚。

    其實兩者各有優劣,不能完全否定任何一種。

    如今的大唐帝國是選擇了中西合並,用政策去引導,但同時依靠民間的自愈能力,去愈合傷口。

    這也是韓藝一貫的政治思想,如果他希望完全是百姓自主,那麽他就不會選擇武媚娘這個鐵腕的女皇,他當然知道武媚娘不會幹預受到束縛的,她一定會想辦法取得主導權。

    可見韓藝還是認為如今這年代必須得有一個強有力的朝廷,隻不過權力不能都集中在皇帝一個人手中,那是非常危險的。像那唐玄宗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代表人物,他英明神武的時候,那真是文治武功,國富民安,締造出亙古未有的開元盛世,但是他糊塗的時候,立刻就是安史之亂,偌大的帝國,瞬間崩潰,這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是非常可怕的。

    又過去一回寒暑。

    從表麵上來看,吐穀渾似乎已經走出了戰爭的陰影,一目望去,那真是風吹草低見牛羊啊。

    除此之外,還能看見無數個巨大的白色風車旋轉著,與以往風車不同的是,這些風車都是垂直風車,而這一項技術是來自於中原。

    這吐穀渾原本就有風車傳統,這戰後人力更是缺乏,但是蒸汽機對於他們而言,那實在是太昂貴,根本用不起,想都不用想,其實中原用起來都是非常吃虧的。因此他們還是堅持自己的傳統,大規模的使用風車,而同時賢者六院給他們提供了一種垂直風車的技術,遠遠看上去,那風車的風葉就如同船帆一樣,是與地麵垂直的,共有六麵,但卻是水平旋轉的,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提高了效率。

    如今吐穀渾的磨坊和榨油坊,已經全部都裝上風車。

    並且,除鹽和菜籽油之外,風車也已經成為了吐穀渾最主要的出口產品,這技術雖是中原給的,但是生產風車的作坊卻是在吐穀渾,如今中原是全力研發蒸汽機,別的可都看不上。

    可惜的是,這一切這隻是表麵上的,這傷口哪能愈合的這麽快。

    如今吐穀渾的百姓又全部倒退到回帳篷時代,戰前經濟好的時候,他們也都在效仿中原,蓋建房屋、庭院,但是戰爭一來,基本上都已經被摧毀,一切的努力都化為煙塵。

    他們現在盡量都不建造房屋,百姓都住在帳篷裏麵,因為唐軍走的時候,給他們留下了大量的帳篷,以如今中原的生產力,這帳篷帶回去的成本是遠遠高於生產的成本,所以什麽鍋碗瓢勺統統都留給他們。

    吐穀渾現在用的一切生活用具,基本上都是唐軍給他們留下的,他們主要是將錢用來從中原購買糧食和先進的農牧工具,至於自己穿的用的都是非常破舊的。

    生活是非常艱苦,但他們又必須得節約,將更多的錢投入到生產中去,這就是資本的玩法。

    身為戰敗一方的吐蕃地區,反倒是比吐穀渾好不少,因為吐蕃本土是沒有受到什麽戰火的侵蝕。

    自韓藝頒布均田製之後,生產力是提升了許多,因為大家都是為自己幹活,而且暫時還不用交稅,不怕被人剝削,那當然往死裏幹,生產積極性提高之後,這糧食產量立刻就上去了,牧業也發展起來,而且他們也開始在一些磨坊裝上了風車,這風車都是拿著糧食從吐穀渾購買的,其實這也是對吐穀渾的一種恕罪。

    而西北地區的百姓也在痛苦恢複之中,庭州這個主要的手工業城市,都已經被摧毀的七七八八,什麽又得從頭開始,這牧業一時半會也恢複不過來。

    不過西北有一點變得更好了,就是環境變得非常好,那草原真是一片青綠,望不到邊,道路兩旁全部種滿樹木花草,道路修得也是非常平整,根本不要害怕迷路,來往的商隊也是絡繹不絕。

    這就是因為商業化,以前沒有商業化,那草地都是上天賜予的,我的羊不去吃,別人的羊也會去吃的,就沒有人治理這些,但是如今都是資本家控製住了草原,草原成為私人的,那當然得保養好,草原要是被破壞,是在傷害資本家的利益,而且是根本利益,道路也得保養的非常好,因為這道路可是關乎資本家的命脈。

    雖然這些地方的百姓窮,生活也過得比較艱苦,但卻都是非常樂觀,積極向上的,因為他們的生活正在慢慢變好,他們堅信隻要再挨一年,生活就會恢複到戰前,他們已經看到了曙光,而且,如今隻要他們努力幹活,至少也不會挨餓、挨凍。

    中原還是給予他們大量的援助。

    而中原地區的百姓,生活倒是沒有那麽艱苦,就是比較亂,主要是因為朝廷正在大規模的改革,這勢必會為中原地區帶來陣痛的。這一年來,國會幾乎是天天開會,討論這個,討論那個,就連一張辦公桌的錢,國會都得斤斤計較,因為目前朝廷負債高,但是收入卻銳減,朝廷上下當然得縮衣節食。

    但是民間經濟卻在高速發展,因為朝廷減免農稅,再加上周邊地區又都急需糧食,導致資本又開始向農業流動,農業是大規模的興起,但是這種“興起”不是小農經濟那種“興起”,而是商業增長的模式,追求的都是最大化利益,農業技術在衝擊著瓶頸,像那蓄力收割機很快就出現了。

    農業發展起來,糧食產量增加,這市場就立刻被激活,因為大家至少不愁沒飯吃,糧價比較低,百姓就有閑錢去購買其它商品,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加充實,從印花稅就可以看出來,商品印花稅是在大幅度的增長,但是這個稅種不會讓人感覺得到痛,這一隻鵝就拔一根毛,鵝是不可能感覺的到,但對於朝廷而言,若有幾百萬隻鵝來讓你拔毛,這數量也是非常可觀的。

    再加上工業化的進步,導致貨物產量也是在與日俱增,物價就在下降,周邊地區都來購買中原的貨物,貿易來往是非常密集,那麽這貨幣就變得尤為的重要,隻要交易就一定需要貨幣,那大家都是一個國家,而且除中原之外的地區,原本也都是沒有貨幣的,就是以物易物,因此大家都認同得統一貨幣,就是用大唐的開元通寶。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