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閑人

第一千六百零四章 如火如荼(1/4)

    在李治全麵了解韓藝的計劃後,立刻下詔,表達自己對於三門山事故的遺憾,並且強調朝廷將會進一步減輕漕運給百姓帶去的負擔,避免類似的事故再度發生,但他並未說直接廢除漕運,這還是在給自己留有餘地。另外,就是補償問題,朝廷將會免除遇難勞役家裏五年稅收,還會給予一定的撫恤金,具體金額沒有細說,這個李治也是交予韓藝去處理。

    古代的撫恤金再多也就那樣,以前幾乎沒有,死了就死了,這回也是韓藝建議的,而且因為有樞要大臣以及李鳳等人“慷慨”捐贈,這一回的撫恤金注定比以前得要多多了。

    當然,絕大多數的百姓關心得也不是撫恤金,這跟他們沒啥關係,而是漕運之役,這可是關乎天下百姓的,百姓們也在翹首以盼,究竟朝廷會如何改革,如何進一步減輕百姓的勞役之苦。

    不管怎麽說,李治的這一道詔令下去之後,就是對於韓藝的最大肯定,因為目前除了韓藝的這個計劃而言,也沒有人提出更好的辦法,能夠減輕漕運給百姓帶來的負擔。

    而韓藝的這個計劃之所以通過的如此順利,所遇阻礙甚少,是因為這個計劃確實對於最高階層以及最低階層都非常有利的。

    但是話說回來,如果沒有十足的把握,韓藝就會忍著,他不會去強求某些東西的,這也是老千的職業素養,盡量不去強求,因為當你希望在原有的基礎上,爭取更多的利益,那麽風險就會成本增加,這是不劃算的。其實很多事,他是可以去爭取的,但是因為把握不大,他就不太願意為此付出過多的努力,他盡量隻爭取自己計劃之內的利益,之外的話,他一般不去多想。

    如果不是三門山發生了這麽大的事故,他不會去做這件事的,而如今發生了這麽大的事故,他知道李治得給百姓一個說法,怎麽也得做出一些姿態來,那麽這就是一個機會。

    根據利益守恒定律,既然最高統治階層以及最低階層都因此獲利,那麽中間階層肯定是受害的一方。

    能夠從漕運中獲取利益的,一般都是中間階層,皇帝在其中的利益是常數,不是X,因為皇帝就要那麽多,你怎麽也得給,這是沒法去改變的。但是從中操作不是的皇帝,也不是宰相,而是地方官員,漕運通達的州縣,官員得日子也好過許多。

    而洛陽是大唐的經濟中心,是漕運的運轉中心,那麽洛州三巨頭無疑是這一回改革的最大受害者。

    李鳳、權懷恩、王大禮是後悔死了,他們當初隻想借用士林給韓藝施加一些壓力,讓韓藝明白強龍不壓地頭蛇的道理,可沒有想到這狐狸沒有打倒,反而惹得一身騷,如今士林中都還在爭論的此事,沒有人關注什麽漕運,漕運對於士林而言,那都是下等人做的事,商人跟勞役在他們眼中沒有一點區別。

    而且,他們三人原本以為韓藝不可能兌現自己的承諾,可卻沒有想到,韓藝竟然真得拿出了一套完整的計劃來,並且得到了皇帝、樞要大臣的支持,他們更加不知道的是,這樞要大臣中,正在醞釀著一波新得矛盾衝突,那就是雜色入流,而韓藝在此事中,剛好處於中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